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正視經濟周期邏輯

http://www.CRNTT.com   2011-11-29 08:24:20  


 
  改革可防止增長率大降

  文章指出,從對驅動潛在增長的主要因素來看,勞動力的變化基本是給定的,投資的增速已經很高,未來的經濟增長需要依靠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深化體制和結構改革提高效率的空間還比較大,雖然不能避免增長率放緩,但可以防止增長大幅下降。

  大量的研究文獻論證了科研成果數量的增長、教育水平提高以及政府效率改善對全要素生產率的促進作用。在這些方面,中國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例如,2007年中國研發投入占GDP比重只有1.4%,低於德國(2.5%)、日本(3.4%)、美國(2.7%)等國,而且由於過去每年的投入較低,我們研發資本存量和發達國家比差距更大。中國15歲以上人口受教育平均年限2010為8.2年,顯著低於美國(12.2年)、日本(11.6年)、韓國(11.8年)等國。在世界銀行測算的各國政府效率評分中(-2.5至2.5),2010年中國得分僅為0.12,遠低於發達國家1.4-1.5的水平。

  假設我們在上述領域在未來十年加速追趕美國,同時,限制勞動力轉移的體制因素消除,“十二五”期間的潛在增長率的均值為9%左右,“十三五”為8%左右,到2020年下降到7.5%。要達到這個目標需要相關的體制和結構改革,公共政策有退有進。

  比如說,科研創新的關鍵是私人部門的創新投入,而市場競爭是決定私人部門創新投入的根本因素。如果一個私營公司,可以通過和政府拉關係獲得競爭優勢,它在創新上下的功夫就少。如果一個國有公司,可以在行業准入上、在壟斷資源的獲得上有優勢,它重視創新的動力就小。所以從產品市場的競爭上說,政府要“做得少一點”,提供一個有利於競爭的政策和法規環境。

  還要提高勞動力市場的競爭。如果農村的勞動力,沒有辦法獲得與城市勞動力相同的教育、培訓和醫療機會,其自由移動又受到很多信息上的、身份上的限制,那勞動力市場就不能充分競爭。從這個意義上說,政府要“做多一點”,促進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

  總之,如果說加入全球化競爭和勞動力轉移是過去生產效率提高的主要來源,未來十年更多需要依靠降低內部的一些體制性束縛,提高競爭,來改善資源的配置效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