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德班成果與未來10年的中國經濟

http://www.CRNTT.com   2011-12-12 09:51:02  


 
  特別是從氣候變化的國內行動基礎來看, 保護全球氣候已經轉變為各國自覺的低碳戰略。歐洲2050年低碳路線圖、美國的電動汽車倍增計劃、中國“十二五”規劃、南亞的可再生能源規劃等等,這些都說明了氣候變化行動已經成為一個世界各國自覺的經濟戰略。因此無論是從政治意願還是從國內經濟基礎來看,德班氣候變化大會能夠達成協議也是情理之中、低碳發展的大勢所趨。

  這次會議的主要矛盾是發達國家和新興發展中大國。發達國家屢次宣稱《京都議定書》簽訂的時候沒有想到中國印度發展這麼快,這讓他們追悔莫及,因此,儘管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京都議定書》是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最後希望”,發達國家對《京都議定書》還是普遍調低了預期甚至反對。美國及其領導的傘形國家聯盟(俄羅斯、日本和澳大利亞等)是《京都議定書》的強硬反對派,歐盟則屬於溫和的反對派儘管表面上歐盟國家支持《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但是其前提條件就是全球各國開始談判2020年之後各國減排路線圖,而且必須在2015年完成路線圖的制訂。

  德班會議上對中國最不利的可能是歐美聯手修改《京都議定書》規則或者幹脆放棄京都模式,轉為公約下的長期合作模式,也就是單軌制。單軌制是中國最不願意看到的,也是多數發展中國家堅決反對的。在這次會議上除了發達國家聯手向中國、印度等新興發展中大國施壓以外,歐盟還採取了“抓大放小”的策略,通過聯合非洲集團(African Group)、小島國聯盟(AOSIS)的各國來支持所謂2020年後包括所有主要排放國在內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新國際協議。

  德班氣候大會成立了德班增強行動平台特設工作組,其本意就是修改《京都議定書》模式,把以前的“雙軌制”談判進行並軌,即以往“談判發達國家減排的京都議定書軌道”和“討論《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的長期合作軌道”並軌為2020年全球減排路線圖。

  按照這種提議,該工作組將主要負責制訂一個適用於所有締約方的法律工具或者法律成果,這項工作將於2012年上半年開始,不晚於2015年結束。各締約方要在工作組協作的基礎上,從2020年開始根據該法律工具或者法律成果探討如何減排,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歐盟的本意是2020年要根據法律協議來進行全球減排,在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強烈反對下,在巴西代表的調停下,最終在文本中用“法律工具”代替了“法律協議”。然而如果2020年一旦開始嚴格法律意義上的量化減排,新興發展中大國將會面臨重大壓力。

  當前隨著新興發展中大國中國、印度等經濟高速發展,新興發展中大國面臨如何把經濟發展成就轉換為人類公共產品的挑戰,也面臨著西方發達國家推卸全球治理責任的壓力,這就突出反映在2011年德班全球氣候變化大會上。歐洲和美國面對經濟上來勢汹汹的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大國,企圖通過提早制訂全球減排路線圖來限制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空間。儘管大會未能讓發達國家完全如願以償,但是未來發達國家在氣候變化領域聯手限制新興發展中國家的壓力將越來越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