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宏觀調控不能解決經濟結構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1-12-24 09:14:14  


 
  制度變革才能解決經濟結構問題

  經濟結構問題的產生從根本上說,是存在不合理的制度,宏觀調控是政府利用這種制度實現自己的目的,它不是根本性的原因,它只是制度本身存在的問題的表現,如宏觀調控的力度比較大,那麼這種制度的問題暴露得就越充分。比如作為經濟結構扭曲的重要原因之一的“信貸擴張”,從根本上說是貨幣和銀行制度的問題,政府實施從緊(穩健)的信貸政策後,是否就解決了原來寬鬆政策產生的經濟結構扭曲問題呢?沒有,要注意從緊的貨幣政策也許會暫時地抑制了物價,也就是大眾說的通脹,但它並沒有改變經濟結構扭曲的事實。這是因為,只要那種貨幣制度和銀行制度仍然存在,就意味著一直不可能產生一個正確的信號,以指引企業家的行動,就是說,即便政府緊縮了信貸,企業家獲得的仍然是一個錯誤的信號。

  經濟結構的調整是依靠市場的引導實現的,並不存在一個獨立於市場的經濟結構問題,我們甚至可以說經濟結構問題就是市場本身的問題,阻礙了市場的自發調整,也就是阻礙了經濟結構的調整。經濟結構的僵化,一般來說是市場競爭不充分導致的,而市場競爭不充分歸根結底是存在不合理的制度。我們看到日本上世紀90年代後經濟結構調整非常緩慢,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主銀行”制度下,銀行體系受政府保護,不受破產的威脅,此外,日本的銀行和大企業之間相互持股,形成密切的共同體,這樣,經營不善的企業有了銀行的資金支持就保留了下來,這樣就不能實現優勝劣汰,在缺乏競爭機制的情況下,經濟結構的調整自然緩慢。我們國家的政府、銀行和國有企業之間的關係和日本的情況非常相似,三者之間的緊密關係相比日本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政府不僅保護國有銀行,也保護國有企業,當競爭被排除時,經濟結構的調整也就難以進行了。

  這次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了“促進經濟自主協調發展”的思路,雖然語焉不詳,但某種程度上說明中央認識到經濟結構的調整還是要借助市場的力量,我們希望今後無論是在觀念上,還是在具體的行動上都能有更大的突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