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日協議凸顯人民幣國際化困境

http://www.CRNTT.com   2011-12-31 08:32:17  


  中評社北京12月31日訊/中國央行日前披露,中日兩國將促進人民幣與日元在兩國跨境交易中使用、支持發展人民幣與日元直接交易市場等金融合作。

  時代周報發表媒體評論人陳無諍文章表示,毋庸置疑,這份協議可能有助於提升人民幣在亞洲及國際間的地位,但同時我們應清醒地看到:此份協議缺乏細節,基本上是一個象徵性的舉動。這只是中國政府為提高人民幣地位而邁出的諸多小步之一,目前美元作為世界首要儲備貨幣的地位仍是安全的。

  中日協議儘管將擴大人民幣在該地區的使用,但這從很大程度上要取決於協議的規模和時間。在人民幣是否及從多大程度上挑戰美元作為主導性全球貨幣地位方面,中日協議不會產生根本性的影響。在中國匯率改革尚未實行的當下,人民幣國際化尚存在諸多困境需要突圍。還不如小步慢走,打好基礎,比如切實加快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建設。

  人民幣國際化的象徵意義

  文章稱,在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創歷史新低的情況下,中日貨幣協議確實讓不少人看到了提升人民幣地位的良好前景,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中日貨幣協議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推進人民幣與日元跨境交易雖然可以降低匯率結算成本和風險,但是對於貿易企業而言,其影響有待具體實施方案出台後再行評估。

  中國央行12月26日公布的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為6.3167,接近歷史中間價高點6.3165。儘管海外市場美元幾乎持平,但中國央行調低中間價的舉措引發了市場的如下猜測:即中國政府可能希望年底前人民幣能升至1美元兌人民幣6.3000元的心理水平。

  而目前,歐洲和美國的經濟危機損害了市場對美元和歐元的信心,對大多數投資者來說,並無太多的避險貨幣可以選擇。同許多其他國家一樣,中國不願由美元主宰國際貿易,提議通過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揮更大作用,以及擴大人民幣流通範圍等方式對國際貨幣體系進行調整。

  從日本政府日前宣布決定動用其外匯儲備購買不超過100億美元中國國債的舉動中尤其可以看出來。雖然100億美元僅占了日本1.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1%左右,但這一舉動頗具象徵意義—即未來日本將推動其外匯儲備多樣化,而非單一依靠美元。

  日本似乎含蓄地暗示未來亞洲將出現單一主導貨幣,而這一貨幣不會是日元。這將加快多貨幣主導世界的進程,但只是達到終極目標的一小步。同時協議還包括一個試點項目,即允許日本政府下屬的國際協力銀行在中國大陸市場發行人民幣計價債券。選擇在中國大陸發債,而非債券利率普遍較低的香港市場,這顯示了日本方面推廣人民幣使用的承諾。

  中國和日本是全球外匯儲備最多的兩個國家,在當前的世界經濟環境下,都同樣面臨管理外匯儲備風險的問題。央行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國家外匯儲備餘額已超過3.2萬億美元,較今年年初增長12.45%。而日本目前則持有約1.2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其中大多數是美元資產。

  外匯儲備多元化,對於中日兩國政府來說都是重要議題。日本若將人民幣國債作為外匯儲備的一部分,對其來說是個平穩的選擇。雖然11月底12月初,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曾連續觸及跌停,引起市場廣泛關注,但最近又呈現漸進升值。從長期來看,中國經濟金融的平穩發展情況下,人民幣應該還是升值趨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