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兩岸和解經濟亮眼 不因政治反復可樂觀

http://www.CRNTT.com   2012-01-04 00:23:44  


 
  中國模式 執行效率奇高

  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戰略,雖然有眾多的問題,但的確有其優點,所謂的中國發展的模式,是採用所謂的“國家資本主義”,最大的優點是在於執行效率高,只要中國政府成功解決接班問題,中央的領導便能穩定,政策有其持續性,而經濟政策的方向感、節奏感都表現優越,目前來看,中國政府的官員凡能晉升中央,操守與能力都符合一定的篩選標準以及經過相當的歷練,這是中國經濟能持續成長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當然這一套制度也不是沒有問題,過度以GDP發展為指標造成的發展扭曲、地方債的氾濫、重復投資造就的資源浪費等等,就好比近期推動的深圳機場擴建計劃,就是一例,該機場周遭已有五個機場,重復投資明顯易見,類似的問題層出不窮,這還有賴中國中央更強而有力的引導。

  但這些隱憂並不至於發生所謂經濟崩潰(crash down)的情形,一如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所言,中國經濟應該還有持續二十年的成長動能。而台灣更應利用兩岸合作的機會,驅動台灣的具有發展潛力的產業發展。

  台灣方向 兩黨差異不大

  慶幸的是,目前兩黨儘管採用的字眼不同,但對台灣的產業發展方向,歧見並不多,擁有最大的公約數,這是台灣的經濟發展的利多。

  就以國民黨所推動“黃金十年”當中強調,引導投資六大新興產業、四大智慧型產業、十大重點服務業。所謂六大新興產業涵蓋生物科技、觀光旅遊、綠色能源、醫療照護、精緻農業、文化創意。

  而四大智慧型產業:雲端運算、智慧電動車、智慧綠建築、發明專利,十大重點服務業:美食國際化、國際醫療、音樂及數位內容、會展產業、國際物流、金融等等。

  這些領域剛好是台灣發展的強項,或者深具潛力的項目,例如雲端運算便是很有希望的發展項目,最近谷歌與臉書接連要來台設置資料處理中心便是國際對台灣軟硬體條件的肯定,畢竟台灣擁有最完整的資訊產業生產鏈以及全世界最充沛的資訊科技發展人才。

  再以金融業為例,現在中國大陸民間信貸緊縮、中小企業借貸困難而台灣遊資氾濫,銀行資金苦無出口,兩岸恰巧可以互補;而台灣的證券業輔導上市的經驗豐富,大陸的OBU市場卻因管制而不夠健全,一旦台灣證券業者能與中國合作“輔導上市”這一塊證券市場,一方面台灣證券業者一身好功夫有伸展的舞台,一方面中國民眾可以分享到中國經濟發展的企業利潤,達到雙贏的境界。

  再例如,台灣飲食文化也是深具潛力,這一塊最能造就出大量的就業,利益分享給庶民,但是過去,台灣一直沒法整合發展出一些大型飲食品牌,有如鼎泰豐這樣的企業,這也是兩岸可以互補、互相開放,和則兩利的區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