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2012,中國經濟防範金融風險之年

http://www.CRNTT.com   2012-01-13 08:40:08  


 
  首先,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地位正在發生主動更迭,經濟轉型關鍵時期叠加經濟下行周期,防範不可預見性經濟風險離不開政策的靈活性。一方面,如果不在經濟結構上進行重大調整,不在經濟形態的“靈魂”深處“動手術”,不去觸及和改變諸如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就幻想實現經濟轉型那是不現實的。另一方面,如果立足長遠變革經濟支柱產業,那麼短暫出現經濟減速和失業問題難免,穩定經濟高速度難度很大。文化產業上升為支柱性產業地位,房地產業終結其歷史使命,勢必將連帶到GDP增長率形成較大幅度的下降走勢。

  估計2011年GDP有望達到9.0%或9.2%增長,這極有可能是過去十多年每年10%以上高速增長期的終結點。如果這個判斷最終被事實所證實,那麼2012年就是經濟增速繼續緩慢下降、向7%或9%左右的中速增長期過渡的關鍵年份。經濟增速回落概率大增,將主要受制於房地產市場和房價變動速度的影響,要麼“一次到位”,年內經濟增速快速跌入以8%為中軸的下部區間,比如7.9%;要麼“穩中不降”,年內微跌略低於9%進入上位區間,比如8.9%。要是出現前者,那說明經濟可能“硬著陸”,政策遂依然選擇了“快刀斬亂麻”,經濟轉型採取了“長痛不如短痛”的激進療法,時間周期將顯著縮短,那將遭遇不可預見的風險。要是出現後者,則將印證政策選擇了經濟“軟著陸”,經濟下行已經開頭,回落的速度和幅度將比較平穩,但回落的時間期限將被拉長,很難在年內馬上結束,恐怕要以時間換空間,直到延續3或5年之後,最終當增長速度探低到5%至7%之間的低速增長區域,經濟才有可能真正結束過去30年以來最大的一次長周期調整,其標誌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完成“新老交替”的轉型更迭。

  其次,國民經濟政策性推動模式發生戰略性轉變,經濟發展導向依賴內需增長遭遇變革複雜的博弈階段,防範不穩定性經濟風險離不開政策的前瞻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穩增長作為重點,從側面說明經濟減速下行階段其實不適宜保增長,不僅難度大,而且因為純粹保增長投入產出不成正比。大量投入產生的經濟正效應,會被經濟波動的負效應吞噬掉,付出的代價和成本發揮不了效率,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得不償失。

  高速發展的經濟體一旦增速變慢、甚至發展暫時停滯,本身就是一種經濟風險。從客觀環境的現實出發防範風險,依靠消費的帶動作用,讓經濟減速能平穩可控將是最優選擇。只是這樣做,無論是主動拓展內需潛力,還是被動放棄外需出口,都必然要犧牲掉一部分增速,2012年若能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擴大消費能力,由出口導向轉向內需激發為主,應能防止經濟下滑過速造成重大社會問題,而經濟能否勻速下降實現“軟著陸”,將最終決定2012年整體經濟狀況的好壞。

  其三,國民經濟貨幣供給存在內涵性微調,內涵性收縮趨勢與外延性擴張要求相伴相生,防範不確定性經濟風險離不開政策的針對性。雖然貨幣政策延續去年“穩健貨幣政策”的主基調,但今年重提穩健的貨幣政策,“穩健”兩字卻與去年的內涵有別,在實際中將更多出現“大穩小變”的政策針對性,或將更多體現為“前緊後鬆”,前半年或者至少第一季度“緊”的特色會隨時間有所淡化,而年中或從第二季度開始,“穩外需、擴內需”助力經濟發展將被放到重要位置,金融貨幣政策將從內涵性收縮轉入外延性有限擴張的階段,彼時資金偏緊的局面將大為改觀。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