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兩岸金融更要自由行

http://www.CRNTT.com   2012-02-15 10:04:16  


  中評社北京2月15日訊/中國農歷新年伊始,關於兩岸新聞的大多數版面都被台灣島內行政當局的人事更迭所占據,而一則對兩岸關係發展異常重要的新聞,卻被忽略。事實上,這一事件將有可能對今後兩岸的經濟、社會乃至政治上的整合都會發揮十分積極的正面作用。

  中國經濟周刊發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講師李巍文章表示,在首先獲得台灣島內金融監管機構批准後,2月初,島內經濟主管部門也審核通過了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這兩家陸資國有銀行赴台設立分行的事宜,兩家大陸銀行的台灣分行已完成了所有資格審查手續程序,其正式掛牌營運已經只是時間問題。這是1949年以來,大陸銀行得以首次在台灣開設分行,也是兩岸金融合作所取得的重大進展。

  金融開放是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中的應有之義。中行和交行的台北代表處分別成立於2010年10月和11月,根據ECFA的規定,陸資銀行在台成立代表處屆滿1年後可以提出升格為分行的申請。此外,建設銀行和招商銀行的台北代表處分別成立於2011年5月和6月。這意味著建行和招行也會很快追隨其後,在台灣設立分行。

  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是中國兩家最具有海外經營經驗的銀行,其國際化程度在中國國內同行中堪稱翹楚。而且長期以經營外匯業務為專長,此次出征台灣,仍由這兩家銀行領頭掛帥,可謂實至名歸。

  文章稱,近年來,隨著中國海外商務活動的日益頻繁,中國銀行業的海外投資也隨之迅猛發展,去年11月,交通銀行悉尼分行正式開業,這是該行在海外設立的第11家經營機構,也是當年在海外設立的第四家經營機構。放眼全球的主要金融中心,頻繁可見中國銀行業的身影。儘管與世界遍地開花的“中國製造”相比,代表中國核心金融實力的海外銀行分支機構的數量,與中國經濟在貿易上輻射力還遠不相稱,但畢竟中國銀行業的海外發力過程已經全面啟動。

  但遺憾的是,由於長期政治上的阻隔,與大陸近在咫尺,且已有十分密切的貿易和投資聯繫的台灣島內,卻見不到大陸銀行的影子。在兩岸經濟整合進程中,由於金融涉及高度敏感和複雜的政治內容,因此始終滯後於貿易和投資領域。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