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養老金改革之道

http://www.CRNTT.com   2012-02-15 11:10:59  


 
  其次,居民養老儲蓄面臨公共風險,2009年以來推行的城鄉居民養老儲蓄賬戶將面臨資金貶值和被基層政府挪用的風險。
 
  弊端之四來自國家財政,即指養老金預算缺位,公務員逆向參與。
 
  首先,政府的養老金支付占財政支出和GDP的比重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社會問題,國民需要參與決策和分享信息。目前依賴政府部門當期預算,缺乏立法機關監督,社保部門混賬支付養老金,中央財政補貼不斷增加(從幾十億元到幾千億元)。
 
  其次,面對歐洲政府債務危機和高福利問題,有人認為政府的福利支出過高,重蹈歐洲國家覆轍。其實,2010年中央和地方兩級財政養老金補貼為1910.35億元,占2010年全國財政收入的2.3%,占同年GDP的0.48%,不足西方國家的10%。
 
  再次,公共部門養老金全部來自財政預算,2008年的預算支出為1873億元,2009年為2141.36億元。隨著勞動人口和納稅人口不斷減少,公共部門養老金轉向個人儲蓄、政府補貼和市場融資的三分法是必然出路。
 
  ■ 中國養老金改革的三大挑戰
 
  中國養老金改革面臨三大公共治理的挑戰。
 
  ——調整養老金結構,一要完善社會統籌的互濟功能和政府責任,建立國民基礎養老金制度,以克服老年貧困;二要打造個人賬戶的儲蓄和市場融資功能,以改善老年生活。
 
  ——按照三分法設立養老基金安全投資機制,養老基金三分之一用於保守投資,包括大額儲蓄和理財產品;三分之一投入社會基金(如英國環境與社會發展基金),即將優質國家項目向養老基金分配的渠道;三分之一投資股票市場,在長期投資中獲得創新企業的利潤和追求較高收益;由此保障養老基金相對穩定和安全的收益。
 
  ——建立居民征信系統,在完善社會保障權益記錄基礎上建立居民檔案,由此建立國民基礎養老金待遇的測算和調整機制,建立居民征信管理制度,確保國民基礎養老金發放有方,避免經辦機構和居民勾結榨取養老金的現象。同時,政府要以“一個委托人”的資格出現(財政部門、社保部門統一),委托具有全國網絡和窗口的大型商業銀行托管養老基金,同時提供賬戶和窗口服務,做到國民基礎養老金屬地支付,個人賬戶養老金方便異地攜帶和轉換受托人。
 
  ■ 養老金結構的“兩輛車”
 
  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可以說是兩條道路上的兩輛車,一是公交汽車,另一個是私家車,各具功能,不得混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