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國際化辦學招來一地“野雞”?

http://www.CRNTT.com   2012-02-16 11:50:02  


 
  校方:我們學校和狄克森州立大學啊,確實建立過校際合作關係。他們的校長和副校長到我們學校訪問過。他們的人到這裡來打過籃球。我們學校的人都不願意到他們那裡去。

  記者:為什麼呢?

  校方:太差。他那個學校的檔次太差。和我們985的學校不能相比。

  記者:那為什麼還要合作呢?

  校方:中國人對外交往出於禮節嘛,因為他提出來了,要到我們學校來。人家也掏一部分錢,那你就到這邊來嘛。

  記者:咱們學校沒有學生在這所學校讀書、或者交流是嗎?

  校方:沒有,我們就從來沒有去過。那個學校是完全歡迎我們學校的學生去,而且是給優惠的條件,是不要州外的學費,也就是和州內的學校一樣對待。但是我們沒有一個學生申請。

  換句話說,這種所謂的“合作”或許在校方看到是一種禮節,但是對於只看到“合作”二字的其他中國學生,那可能就變成對狄克森州立大學的一種變相宣傳了。對此,專門從事留學服務的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總裁助理張建宇認為,這對其他學生,是一種誤導。

  張建宇:像我們國家現在有一些大學就是比較興起,搞一些國際項目,比如1+3項目,2+2項目。國外合作院校的這個質量是參差不齊、良莠不分的,他們可能在國外本身就是屬於二流大學或者是三流大學,跟我們選擇合作的原因就是因為它也想從留學潮裡面去分一杯羹。

  原來,想留學,要分清,此“合作”非彼“合作”。不過,我們再仔細分析一下,第一,狄克森大學監管不力,有問題;第二,國內學生選擇不當,是問題;但是和這所問題學校建立合作關係的國內高校們,是不是也該檢討呢?畢竟,一定有學生是在比對中,選擇了這所合作高校既多又好的美國大學吧:

  記者:這所學校在美國是什麼性質,您了解嗎?

  校方:相當於社區學院,就相當於咱們一般的本科院校。它沒有碩士,也沒有博士。

  記者:但是畢竟是相互交流的院校,畢竟網站上是這麼寫的。咱們就沒有調查一下嗎?

  校方:我沒有聽說過,他是極力地想招中國留學生,他留學生特別少嘛。但是沒人去。我沒有聽說過他們有學術造假的問題。

  記者:那這一次學位造假的事情,對學校今後和他們的合作會有影響嗎?

  校方:對我們學校沒有任何影響,不會影響到我們學校的。因為我們實質上沒有給他派學生的。

  記者:比如說和一個學校有這種合作關係,咱們是一個什麼樣的標準?

  校方:我們會調查的。一個就是它的排名,它的課程。再一個就是他們學生的出路,是不是他們教育機構認可的學校。一般都是這樣,我們才簽校際合作關係。

  記者:那咱們學校一共和多少個學校簽了這種合作關係呢?

  顯然,這是一所不靠譜的學校,可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中國學生過去?記者昨晚採訪到北京一所高校畢業的一位女士,她曾經在2008、2009年前往狄克森州立大學,交流三個月之久:

  記者:去狄克森州立大學交流的時候,感覺在那兒的學生學習怎麼樣?

  被採訪女士:我覺得還可以吧,感覺他們學習沒有那麼好,一般吧。這些學生感覺也不是很出眾那種,但是是學習的。感覺老師都挺好的,老師上課都是備課的,也有挺多作業。

  記者:學校在美國那邊大概是什麼位置?

  被採訪女士:如果是在中國的話,我覺得按地點和師資來看的話,就是咱們的二三流吧。反正如果按排名什麼的話,肯定是排不上什麼的。

  記者:你們幾所學校過去那邊交流,是固定的、定向的嗎?

  被採訪女士:是定向的,這個合作是一直有的。反正我知道那個學校比較多的,就是靠這種交流啊什麼的。真正是美國學生自己讀幾年的,可能沒有那麼多。

  記者:學校里的中國學生很多是嗎?

  被採訪女士:對,按比例來說的話是。我記得那個時候最多的是尼泊爾人,俄羅斯人,但是相比起來就沒有那麼多了。

  某種程度上,問題高校+問題學生,已經足以構成現在的結果。只是,如果國內的合作高校,能更謹慎於這“合作”二字可能的負面影響,更在意於選擇夥伴時的調查和口碑,也許,結果會不一樣,也許,現實中能少幾個“圍城”中的方鴻漸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