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地球進入“小冰河時期”?

http://www.CRNTT.com   2012-02-16 11:38:20  


 
  歐亞寒潮近些年交替出現,相反這些年份也曾是最熱期

  據世界氣象組織的數據資料分析,歐亞部分在近期的確共出現4次寒流襲擊,出現持續低溫天數超過了20天。部分歐洲地區氣溫達到歷史新低,如俄羅斯今冬溫度,比往年低至10-17攝氏度;歐洲有400餘人、日本也有數十人死於這場極寒天氣。這些,的確是今冬歐亞氣候的反常之處,但並非如英美媒體所言“全球氣候變暖已經停止”、“小冰河期”到來並將“持續20-30年”(《每日郵報》)——這僅是一段寒流極端天氣,跟氣候逆轉無關。

  對比一下2009年至2010年冬季就會發現,當時寒潮來得更早,持續時間更長,它自2009年12月開始,貫穿整個2010年1月和2月的大部分時間,而2006年冬天比今年更為寒冷。事實上,歐洲嚴寒天氣已經連續多個冬天,卻未能改變全球變暖的總體趨勢。世界氣象組織最新報告顯示,在全球最熱年份榜單上,前13位都出現在過去15年中。

  冰川減少打破小冰期特征,溫室氣體正阻止冰河形成

  冰河期氣溫降低的影響之一就是全球範圍內的冰川面積增大,冰河時代以冰川在大陸上不斷擴張為標誌。而實際情況確實:因全球變暖,北極冰蓋仍在退縮,北極海冰面積在2007年9月份達到有觀測資料以來的最低值,之後海冰範圍每年都有波動,雖到2009年夏季,海冰面積回升了不少,但是總體的趨勢仍是降低的,到2011年9月,北極海冰面積降到了有觀測以來的次低值,僅次於2007年。劍橋大學古氣象學家盧克-斯金納研究指出:即使現在停止碳排放,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水平仍會在至少1000年內處於升高狀態,所儲存的熱量可以阻止下一次冰河形成(據《自然-地球科學》2011年1月)。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根據Terra和Aqua衛星對照2011年和2000-06年得冰蓋情況發現,北極格陵蘭島的冰隨著融化不斷露出地表色,這些黑色減少冰塊反光,吸收更多的熱量,融化速度更快(據NASA Earth Observatory數據與照片)。冰河情況非常直觀的一個例子就是南極冰川的融化現狀。去年底,NASA的Terra地球觀測衛星拍攝到了地球上最大的冰山從南極洲鬆島冰川斷裂的情景,縫長達30公里,面積相當於美國紐約。

  ■ 極寒或因全球變暖所致  

  ——與近期歐亞嚴寒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科學家近日發布的一篇報告,報告表示,2011年全球平均氣溫位居最高氣溫排行榜的第九位,最熱10年中有9年在2000年以後的趨勢繼續得以延續。NASA的研究人員在聲明中稱,2011年全球地表平均氣溫較20世紀中葉的基準溫度高0.92華氏度(0.51攝氏度)。而各國的科學家也不約而同將全球變暖引起的北極冰川消融,歸結為導致歐洲寒流的主要原因之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