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德班成果與未來10年的中國經濟

http://www.CRNTT.com   2011-12-12 09:51:02  


從德班到2020年目標,道阻且長。 cagle.com
  中評社北京12月12日訊/“新興發展中大國面對的挑戰不僅來自國內經濟發展壓力,更來自其他小島嶼國家等最受氣候變化影響的發展中國家的壓力。因此如何對內加固以"基礎四國"為核心的發展中大國團結基石,對外應對歐盟美國攜手對發展中國家施壓的新態勢,如何實現國內經濟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平衡等,都將會是德班之後更嚴峻的挑戰。”上海《東方早報》今天登載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比較政治和公共政策所副所長於宏源的文章“德班成果與未來10年的中國經濟”:
  
  經過數十個小時的延遲之後,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主辦方南非女外長昨天一錘定音,終於宣布南非德班協議通過。大會要求從2013年起執行第二承諾期,這保證了2012年《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結束後不會出現法律的空當時期。大會確定綠色氣候基金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框架下金融機制的操作實體,成立基金董事會,並要求董事會盡快使基金可操作化。大會還確定開始討論歐盟所提出的2020年之後全球減排路線圖。

  大會克服各種困難和分歧,最終取得了平衡各方利益的結果,特別是部分解決了《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和綠色氣候基金問題。這說明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治意願在增強,各國實現低碳經濟的基礎在擴大。

  首先是世界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治意願沒有下降,共同治理人類氣候挑戰仍然是各國的主要政治議題。

  在大會之前,中國、南亞國家、小島嶼國家的氣候變化評估報告和方案陸續出台,發展中國家特別是環境極其脆弱的最不發達國家強烈要求德班會議取得重要進展。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多次會前強調,氣候變化是聯合國首要考慮的全球性問題,德班會議必須在《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和綠色氣候基金方面取得明確的政治共識和行動。然而受到歐元區債務危機、美國預算危機和日本核電站事故的影響,發達國家的減排政治意願不斷下降。不過,推動氣候變化仍然直接關乎歐盟和美國的國際形象和內政外交,特別是歐盟不願意失去全球氣候治理領袖地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