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貨幣政策預調微調意在修復利率結構

http://www.CRNTT.com   2012-02-27 08:11:33  


  中評社北京2月27日訊/自去年11底央行宣布下調0.5個百分點的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之後,央行於2月18日再次公告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0.5個百分點。據市場測算,此次下調0.5個百分點的準備金比率,會向市場釋放約4000億元的流動性,考慮到乘數的影響,實際增加的流動性供給會更多。

  上海證券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彭興韵文章表示,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調整的影響,絕不僅僅限於釋放流動性若幹,更重要的是向市場傳達了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將實施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環境。現在的問題是,未來一段時間貨幣政策將如何演變呢?

  1998年以來,許多人將“穩健貨幣政策”等同於寬鬆貨幣政策。實際上,“穩健”本身並無緊縮與寬鬆的政策指向,而是貨幣政策應該堅持的基本“謹慎”原則,在沒有出現劇烈外部衝擊時,為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的貨幣政策調整就應該是“微調”的,微調不過是貨幣政策“穩健”的體現而已。至於“預調”,強調的仍然是貨幣政策當具有“前瞻性”,即先於經濟形勢的趨勢性變動而採取逆周期波動的貨幣政策。若貨幣政策的“預調”不足,就不僅達不到穩定幣值、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目的,反而還會加劇經濟的波動。

  文章分析,2012年的貨幣政策,確實應當真切地貫徹“穩健”與“微調”的原則,因此,即便總的貨幣政策基調是寬鬆的,但也不會出現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那種過於膨脹性的貨幣與信貸政策了。原因有多方面。

  第一,儘管歐債危機的前景仍然撲朔迷離,似乎看不到短期解決的希望,但就其對全球經濟的破壞性影響而言,到目前為止,似乎是無法與次貸危機同日而語的。在此情況下,應對危機衝擊的貨幣政策操作力度就會減弱。

  第二,自2008年底和2009年初以來,美歐發達經濟體採取的超低利率和數量寬鬆的貨幣政策,使其中央銀行的資產急劇地擴張了,全球流動性供給十分寬鬆。在經歷三年多的時滯、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調整之後,超寬鬆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的刺激效果逐漸顯現,未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並進而通脹的預期都會逐步增強。同樣是面臨中國經濟下行的風險,但中國刺激經濟面臨的國際貨幣環境已大不相同。這是中國在2012年實施“微調”貨幣政策所必須強調的。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