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孫立平:走出轉型陷阱

http://www.CRNTT.com   2012-02-29 09:29:50  


清華大學教授孫立平
  中評社北京2月29日訊/“轉型陷阱指的是,在改革和轉型過程中形成的既得利益格局阻止進一步變革的過程,要求維持現狀,希望將某些具有過渡性特征的體制因素定型化,形成最有利於其利益最大化的“混合型體制”,並由此導致經濟社會發展的畸形化和經濟社會問題的不斷積累。中等收入陷阱的突出表現是原有支撐經濟發展的有利因素耗盡而形成的經濟停滯,而轉型陷阱的主要表現則是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畸形化。提出轉型陷阱的概念,對於我們認識和澄清當今中國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有著重要意義。”此間經濟觀察報昨天登載清華大學社會學教授孫立平的文章“走出轉型陷阱”:

  對於中國目前所面對的困境,現在流行的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從發展角度提出的解釋,即所謂“中等收入陷阱”;另一種是從改革或制度角度提出的解釋,即認為是改革處於停滯甚或倒退狀態。

  所謂“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是世界銀行在2007年的一份報告中首先提出來的。其實,此前也有類似的表述,比如拉美化或拉美陷阱等,其實所指的就是這個問題。這樣的現象是存在的。歷史經驗證明,不少新興市場國家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的“貧困陷阱”之後,很快就會奔向人均GDP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飛階段”。但是,人均GDP到3000美元附近時,快速發展中積聚的矛盾將集中爆發,經濟長期停滯不前,貧富分化嚴重,腐敗多發,陷入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更具體地說,從全球範圍來看,“二戰”以後只有少數國家和地區,如日本、韓國、新加坡,順利跨越這道坎,成為所謂發達國家。而另外的一些國家,如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國,在上世紀70年代均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是直到2007年,這些國家仍然掙扎在人均GDP3000美元至5000美元的“發展階段”,並沒有成為發達國家。

  現在人們擔心的是,在中國已經進入中等收入階段之後,會不會陷入這種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這裡我們可以非常明確地回答,我們現在最需要警惕的既不是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Trap),也不是簡單的改革停滯或倒退,儘管這兩個問題也是存在而且需要加以關注的,我們現在真正需要警惕的是另一種可能性,即陷入轉型陷阱(TransitionTrap)。

  轉型陷阱指的是,在改革和轉型過程中形成的既得利益格局阻止進一步變革的過程,要求維持現狀,希望將某些具有過渡性特征的體制因素定型化,形成最有利於其利益最大化的“混合型體制”,並由此導致經濟社會發展的畸形化和經濟社會問題的不斷積累。中等收入陷阱的突出表現是原有支撐經濟發展的有利因素耗盡而形成的經濟停滯,而轉型陷阱的主要表現則是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畸形化。

  提出轉型陷阱的概念,對於我們認識和澄清當今中國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有著重要意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