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喬志峰:“維穩”不能搞“張藝謀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12-03-05 10:38:21  


2月17日,河北深澤縣橋頭鄉西河村,河北省地稅局副巡視員謝江宜(右)帶領的工作組再次探望孤寡老人李貞國。
  中評社北京3月3日訊/2月10日開始,河北15000多名幹部將進駐到5010個村,省委給他们的任務是做好維穩工作,確保10月底前不發生重大群體性事件,並希望讓上訪量大幅下降。在接下來的8個月裡,他們將與原單位工作脫鈎,吃住在農村,河北為此支付2.5億元幹部工作經費。对此,中國江西網日前登载知名評論員喬志峰的文章“‘維穩’不能搞‘張藝謀模式’”指出,如此“維穩”,讓人不由得想到“張藝謀模式”,除了勞民傷財更是“只講形式不講內容”,注定只能紅極一時,而無法持久。

“維穩”不能搞“張藝謀模式”
  
  河北15000名幹部下鄉維穩。2月10日開始,15000多名幹部將進駐到5010個村。在接下來的8個月裡,他們將與原單位工作脫鈎,吃住在農村。河北為此支付2.5億元幹部工作經費。河北省委給下鄉幹部的任務是幫助農村發展經濟,同時做好維穩工作,確保10月底前不發生重大群體性事件,並希望讓上訪量大幅下降。(2月29日《新京報》)

  穩定壓倒一切。搞教育沒錢,免費醫療沒錢,但什麼事只要跟“維穩”扯上關係,立即就被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要錢有錢、要人有人。15000多名幹部折騰8個月,其最主要的目標之一竟然是“確保10月底前不發生重大群體性事件,並希望讓上訪量大幅下降”,是不是有點搞笑呢?

  如此“維穩”,讓人不由得想到“張藝謀模式”。所謂“張藝謀模式”,有兩個特點,一是燒錢,二是“人海戰術”。張藝謀拍電影常使這兩記板斧,導奧運會開幕式時更是將其發揮到了極致,令全世界“驚艶”。15000多名幹部齊上陣,跟張藝謀興師動眾玩“團體操”異曲同工;2.5億元幹部工作經費,恐怕也差不多夠張藝謀折騰個“大場面”出來了。以前,有人說某些官員跟“表演系高材生”有一拼;現在看來,向“大導演”看齊能整出“大動靜”、“大陣仗”,才是當政的更高層次。

  “張藝謀模式”的優點顯而易見,就是外表漂亮、形式震撼,“看起來很美”。其致命弱點也顯而易見,除了勞民傷財,更在於“只講形式不講內容”。看過幾回張藝謀的片子,也看過他導演的開幕式,眼珠子和耳朵都被刺激得夠嗆,但看完就完了,沒有內涵、缺乏回味,就如同某個暴發戶鑼鼓喧天炫了半天富,最終卻無法換回別人的尊重,收獲的只是譏評和厭惡。

  “張藝謀模式”注定只能紅極一時,而無法持久。《金陵十三釵》惡評如潮便是例證。沒想到,在“藝術”領域已日漸式微的東西,竟然在政界煥發了新的青春。就連“維穩”這檔子事兒,也要不惜血本,搞這個勞什子“大動靜”了。文革之後,類似景象實不多見。也惟有我們這樣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地方,才會出現此類奇景。如果是在國外,且不說能否輕而易舉就動員起上萬人力來,單是2.5億的巨額費用納稅人都不見得能批准。

  15000多名幹部“吃住在農村”,他們總要吃飯吧,總要有個地方睡覺吧,搞不好就會變成“擾民”。是否能跟農民交心、是否能真正為農民解決困難,關鍵靠態度、靠發自內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跟是否“吃住在農村”無關。如果思想和認識不能提高,別說在農村住8個月了,就是在農村一口氣住上三年五載也沒有用——人在農村住,誰知道心跑哪兒去了呢。這樣的做法,是不是有“搞形式”甚至是“搞運動”之嫌呢?

  “維穩”是個有中國特色的詞兒,並且是近年來才大紅大紫的。要靠“維”才能“穩”,或許並非好事。並且,“維”出來的也不見得是真正的穩定。真正的穩定從何而來,各級官員心知肚明,無須我等饒舌。“張藝謀模式”在演藝圈混不下去,在政界更不應該存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