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非洲並不是“無盡凄慘的大陸”

http://www.CRNTT.com   2012-03-13 13:25:22  


  中評社北京3月7日訊/當非洲成為世界上增速最快的經濟體之一時,為什麼美國媒體仍將非洲描述為“一個無盡凄慘的大陸”?

  據美國全國經濟研究局的數據,非洲大陸的貧困率正在穩步下降,比預期的下降速度還要快。據《柳葉刀》雜誌報道,非洲5歲以下兒童的死亡率正在下跌,“證據顯示下降速度正在加快”。而最令人鼓舞的消息來自《麥肯錫季刊》:非洲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

  然而,美國的媒體仍將非洲描述為“一個無盡凄慘的大陸”。比如《時代》雜誌在去年6月發布一組圖片,描述一個裸體的女性在分娩過程中死去。不久後,CNN又做了一期關於受屠宰場工作壓榨的肯尼亞男孩的故事:這兩個男孩因貧窮而不得不將山羊運送到屠宰場,而每運一只山羊的報酬卻不到1美分。2010年5月至9月,美國擁有讀者數量前10名的報紙和雜誌共發表了245篇關於非洲貧困的報道,但僅5篇提及非洲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

  為什麼西方看到的非洲幾乎全是這些凄慘的景象?

記者采寫非洲題材與其報道框架有關

  19世紀《紐約先驅報》記者斯坦利曾寫到,他準備找到桑給巴爾(譯者注:坦桑尼亞地名),那裡“居住著無知的黑人,他們嘴唇肥厚”堪比迪夏尤(注:迪夏尤是19世紀的法裔美籍探險家,首次發現了黑猩猩)所發現的黑猩猩。比夫拉戰爭(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發生在尼日利亞的一場內戰,導致了“無國界醫生”組織的創立和全世界對黑非洲饑荒問題的空前關注。)使人權問題在20世紀60年代末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從此以後西方記者開始關注諸如女性割禮這樣的報道題材。

  1980年代,埃塞俄比亞發生了一場饑荒,這和乾旱問題有著同等重要的政治意涵,並形成了一種“饑餓的非洲”報道模式。這種報道模式如今不僅沒有被摒棄,反而持續發展:據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教授史蒂夫•S•羅斯在2004年所作的研究,1998至2002年期間關於非洲饑荒的報道增加了2倍。筆者曾於1960年代作為Peace Corps組織的志願者來到肯尼亞,並於4年前回到那裡。紐約時報將肯尼亞2007年大選後的暴力衝突表述為部落主義的“返祖”現象,呼應了當年斯坦利等早期西方殖民者的觀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