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鄧聿文:如何改造中國的兩會

http://www.CRNTT.com   2012-03-21 11:18:32  


  中評社北京3月21日訊/此間參考網日前登載資深媒體人鄧聿文的文章“如何改造中國的兩會”,文章說,代表委員中多官員富人的現象必須改變,以加強兩會代表委員的民主性。……只有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組成和結構更均衡,才能增強兩會的民主性,並使代表委員真正代表和反映人民的利益。
  
  中國的兩會已經結束。今次兩會,雖是本屆政府最後一次(就其任務而言),但和以前歷次兩會一樣,從內容到形式,並未有出彩之處,這反映中國的兩會越來越走進一個“死胡同”,亟需進行改革。

  兩會最大的問題是民主不夠,從而使兩會的議政質量不高。它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代表委員的構成中,官員多、文體明星多、商人和企業家多,真正來自普通民眾的代表委員少,尤其是有參政議政的意願和能力、並且關心和關注社會公共事務的代表委員稀缺。在近3000名人大代表中,各級官員占了60%以上,政協則是文體明星和商人企業家居多,所以,一個是官員代表大會,一個是富人俱樂部。

  二是代表委員的議政質量不高。議政質量主要是通過建議反映出來。全國兩會,應該反映那些帶有全局性的、影響社會發展的、又同民生權益切實相關的東西,少反映些本地區、本行業、本階層的小眾利益。但從歷屆兩會看,許多議案提案要麼看似宏大、實則空洞無物,要麼是針對一些沒有明顯解決條件可能性的建議;要麼局限於地方和行業利益。

  三是在議政質量不高的同時,更多的是“三無”代表委員。“三無”指的是“無提案”、“無想法”、“無反對”,似乎他們上兩會,僅僅是出席、鼓掌、接受採訪而已,如網民所說,是“來打醬油的”。無提案議案尚可理解,不是每個代表和委員都要帶著議案提案上兩會,沒有建議硬要寫,也是“為賦新詩強說愁”,質量不會很高,然而,對事物總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不能只鼓鼓掌而已,不能不發言,或者發言僅表個態,說些人雲亦雲的東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