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直面教育公平惡化

http://www.CRNTT.com   2012-03-26 09:37:17  


由於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各地城鄉、區域和學校之間教育不均衡現象、不同社會群體教育不公平現象客觀存在。
  中評社北京3月26日訊/“實現教育公平的制度環境尚未穩固建立,中國社會對於教育公平的認識仍然存在諸多誤區”。財新網近日登出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輝的評論文章“教育公平惡化”,詳文如後:

  本世紀初,中國政府和社會就形成了推進教育公平的初步共識。從2003年至今,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會提及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這些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教育部分的主線。
 
  2011年,中國各級政府為實現教育公平採取的措施包括:啟動“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加大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共聘用特崗教師49870人,覆蓋21個省份的16536所農村學校。
 
  然而,當前中國教育公平的問題依然不勝枚舉。在某些地區和領域,教育公平狀況有所改善,而在另一些地區和領域則繼續惡化。
 
  令人擔憂的是,實現教育公平的制度環境尚未穩固建立。社會貧富與權利差距繼續擴大,按權力大小擇校與按付費多少擇校的現象愈演愈烈。一些地方的擇校由“小升初”延伸到“幼升小”,甚至延伸到選擇幼兒園;一些中小學就近入學的學生比率不到20%;有些地方在“城鄉一體”“教育現代化”的口號下,大幅撤並鄉村學校,只辦城里的學校。
 
  2011年,多起與教育公平相關的事件引發全社會關注。“寒門再難出貴子”“血色校車”“15年免費教育”“打工子弟學校被關”成為互聯網上熱議的關鍵話題。農村教育日益衰落,城市教育等級化,流動人口子女難以在就讀地參加高考,凡此種種,都顯示教育公平問題依然嚴重,並且仍在惡化。事實表明教育公平問題依然嚴重,多年來的相關政策並未導致在教育公平方面邁出所謂的“一大步”,而僅僅是跬步。
 
  ■ 中國教育不公平的主因
 
  中國教育不公平的原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各地發展不均衡,東部與西部之間,城市與鄉村之間,同一地區的不同鄉村之間,乃至同一鄉村的不同學校之間,都存在較大差距;二是不同群體之間的權利不平等。
 
  由於貧富差距、區域差距、權力結構的等級差距、區域間的政策差異等多重因素影響,當今中國社會不均衡狀態普遍存在。這種不均衡在教育領域也有充分體現。
 
  從幼兒園入園開始,各級學校的入學都體現了“官本位”“金本位”“分數本位”的社會價值取向。進重點小學、重點中學、重點大學要麼依據權力大小、要麼依據繳費多少,要麼依據分數高低。這一過程本身不斷複制著不均衡,也不斷複制著教育不公平。
 
  目前家長對子女教育的焦慮感主要基於在不平等的社會環境中爭作“人上人”的現實考慮,以致在“拼爹”的同時,恨不得讓孩子一出生就進入競賽。這是一個既有社會狀況客觀設置的巨大陷阱,在擇校、升學、就業以及就業後的上升機會等各方面都有所反映。隨著進入新世紀以後中國社會的貧富差距、城鄉差距加大,這些壓力都傳遞到了孩子身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