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馬光遠:保衛民衆財富是宏觀調控底綫

http://www.CRNTT.com   2012-03-27 08:30:55  


 
  特別是,在最近經濟數據不太好的情況下,又有人提出放鬆貨幣。盡管2月份CPI降至3.2%的低值,但並不意味著本輪通脹已經遠去。在歐美貨幣政策寬鬆依舊,石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受各種因素影響持續走高,人力成本不斷上升的情況下,中國事實上已經進入了一個價格全面上漲的時代,千萬不能對通脹形勢過於樂觀。控制貨幣應該成為央行的長期工作,在經濟增長的同時,不因為負利率和貨幣泛濫而侵蝕民衆財富,也應成為中國貨幣政策的指導思想之一。

  稅收政策也是如此。2011年中國財政收入首次突破10萬億大關,增幅高達24%,遠遠超過G DP的增長,也遠遠超過城鄉居民收入的增長。加上土地出讓金等其他收入,政府的收入超過13萬億,等於平均每個中國人交給政府的錢是1萬元。而政府財政收入的增長也建立在去年實體經濟特別困難的情況下。根據調查,去年大量中小微企業倒閉,除了融資困難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通脹背景下稅負太重,減稅已經成為時不我待的重大經濟課題,大連萬達的王健林、娃哈哈的宗慶後、TCL的李東生以及聯想集團的楊元慶這次在“兩會”上都談及企業稅負過重的問題。

  不管如何計算,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無論就宏觀稅負的總體水平而言,還是間接稅在整個稅收中所占的比例而言,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都是比較高的。從宏觀稅負的總水平看,按照世界銀行的統計,發展中國家的合理宏觀稅負應該在20%左右,中國目前的宏觀稅負保守測算應該在35%,和美國的總體水平差不多。這樣,一方面是宏觀稅負總體水平遠遠超過了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合理水平,另一方面,過高的間接稅讓企業不堪重負。這種稅收負擔不利於產業升級和發展方式的轉變,不利於產業結構的調整,在過重的稅負下,企業是沒有任何動力搞轉型的。

  稅負太重,是從國民經濟的大蛋糕中政府拿得太多,而通脹與負利率又悄悄地拿走了民衆分得的財富。這種稅收和貨幣政策顯然是侵蝕民衆財富,而不是保衛民衆財富的。對於中國致力於擴大內需的經濟政策而言,沒有一個合理的稅收基礎,沒有一個不讓民衆財富縮水的貨幣政策,再加上收入分配的嚴重失衡,民衆的消費能力只能日益萎縮,所謂的擴大內需戰略最終只能淪為一句空話。保衛民衆的財富,而不是讓民衆的財富縮水,應該成為政府宏觀政策的倫理底綫。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