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何小手:社會之變唯有通過“屌絲”逆襲

http://www.CRNTT.com   2012-04-07 07:07:20  


  中評社北京4月7日訊/“屌絲”代表“窮矮挫”之小人物群體,屌絲的困境是普遍的。打破社會現狀,迎來中國社會之變局,唯有通過“屌絲的逆襲”,當然,這裡的“逆襲”對於不同群體來說含義有所不同:對於官員來說,“逆襲”的關鍵在於完成制度的改革,尤其要改變官場文化,讓講人話說真話變得容易;對於“屌絲”來說,“逆襲”的關鍵則在於利用制度的改革獲取上升通道,加上個人的努力,從而改善其處境,實現與“高富帥”的平等對話。四川在線日前登載的媒體人何小手的文章“社會之變唯有通過‘屌絲’逆襲”如是說,詳論如下:

  不同的人在經濟狀況、社會地位等方面都有所差異,封建社會在“學而優則仕”規則的作用下,造就了廟堂之高與江湖之遠的區別,類似的差異延伸至社會生活,民間就有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無奸不商”等刻板印象。在三綱五常的維繫之下,在上下級禮儀的矯飾之下,階級社會的雛形得以形成。草根民眾敬畏皇命,將個人的幸福歸結於皇恩浩蕩。現代社會狀況有所改善,但是,儘管它解放了人,卻無法解放人的差異。人們的命運無需從血緣或者門第尋根,但並不能因此保證個人的自由。

  當然,這種對自由的悲觀態度是基於這樣一個事實,即,在不同的時代,人們對於自由有著不同的理解:古代社會沒有精細的社會分工,人們可以選擇不同的首領,文人墨客在不同的國家奔襲,合縱連橫,或大隱於市,放浪形骸,越名教而任自然,但社會環境大同小異,突圍的可能性很小;現代人雖然擺脫了階級束縛,有了形式上的自由,但離“個人不必屈服外在的權威,也不必受外在權威的利用”(弗洛姆語)尚有距離,更多時候,人們被“無聊”的情緒所困擾,由權力與資本造就的被剝奪感迫使人們逃避自由。

  這種“逃避自由”的生存技巧在當前中國社會表現得尤其明顯,不同階層的人以不同的犬儒姿態苟延殘喘。處於權力體系中的人選擇官方話語體系傳遞聲音,以春秋筆法表明立場,多數時候,他們的發言內容大同小異,僅有的差別只是遣詞造句中對副詞的使用。同一個意思通過不同的副詞來修飾,用以表明命令的強度。這種話語習慣造成了中國特色的會議文化:政府報告或者某個文件一經發布,關心政治的人紛紛解讀,有的人依據文件中某個副詞的使用,或執著於文件援引的某個典故或背景,揣測高層的旨意;而那些對政治冷眼旁觀或心灰意冷的人,則沉溺於調侃,將中國特色的會議解構為“務必,加強,深入,高潮”等常用而又曖昧的詞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