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孫立平:重啟改革難在如何走出轉型陷阱

http://www.CRNTT.com   2012-04-09 09:05:30  


 
  第二種思路,延續過去三十年改革的模式深化改革。這種思路在過去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將中國至少從經濟上帶向繁榮,使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這種改革推崇優勝劣汰,具有社會達爾文主義的色彩。在這個思路當中,對一些人類非常有價值的因素採取了回避的態度,現在來看中國改革走到今天,和這些問題也是有關係的。就拿上世紀90年代初期重啟的這次改革來說,我覺得也是需要認真地進行反思。現在人們都有這樣的一種說法,經濟體制改革單兵突進,政治改革沒有搞,言外之意就是說經濟體制改革還是不錯的。我個人的看法,這兩個方面都應當進行反思。

  由於政治體制改革沒有推進,經濟體制改革需要的政治條件和法律條件缺乏,實際上經濟體制改革本身我覺得也是有嚴重的問題。政治體制越是不能改,就越是鼓勵經濟改革上大膽地試,不要害怕失敗。鼓勵改革的勇氣是對的,但是改革到了後期的階段,應當有更加精致的設計。蘇東,尤其是東歐,是通過全民辯論,然後用立法來推動私有化,這個私有化大體相對來說比較公平。而中國是所有體制的東西不變,然後悄悄地去幹,這邊還沒有說能搞呢,那邊國企就已經弄光了。

  第三種思路是定型現有體制,前面已經說過。要看到,這種力量是很大的。能將許多真正改革的舉動化之無形。有時你仿佛真的看到了希望,幾個回合下來,一切歸於平靜。

  第四種思路,選擇新的改革方向,將公平正義與普世價值融合起來,實現改革的再出發。

  我們要重啟改革,第二種和第四種思路實際上是兩種不同的改革思路,第二種思路是政治上左、經濟社會政策上右的思路,就是我們過去改革三十多年原有的改革思路。而第四種改革的思路,可以稱為政右經左,也就是說在政治體制改革上要大膽地向前邁出一步,要大力推進改革更向世界的主流文明靠近,同時在經濟社會政策上要避免過去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弱肉強食的價值,而更多地關照社會公平。這就是我為什麼提出要將公平正義、普世價值融合起來,而且將公平正義和社會價值融合起來。這裡的公平正義,我主要是從價值的角度強調的。而普世價值,我強調的則是其中的制度因素,要用普世價值體現的制度來保障公平正義的實現。

  這樣的思路,更能夠切中中國社會的弊端,尤其是轉型陷阱當中形成的這些弊端。這樣的思路,也有利於凝聚改革的共識,因為如果按照第二條路走下去,有相當一部分人會對改革抱有戒備的心理,而且會損害老百姓的利益,到時候如果改革共識再次失去,要想再重新凝聚可就難了。將公平正義作為改革的新目標、新共識當中最核心的內容,可以凝聚民眾對於變革的要求。這樣的思路,還有利於超越左右共識,因為對於公平正義,左右都不會反對。當然具體的內容、如何實施的途徑和方式會有分歧,但是我覺得公平正義的基本價值能夠有利於超越現在左右的對立與分歧。

  在中國改革已經進行了三十多年的今天,在陷入轉型陷阱的今天,在有可能重啟改革的今天,以公平正義為取向的改革最重要的內容就是政治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中最重要解決的實質性問題,至少可以考慮這麼四個方面。

  第一,對權力的有效制約。最近這些年,權力過度的膨脹是整個社會當中的共識,解決權力制約的問題已是當務之急。膨脹了的權力不僅造成整個經濟社會生活的亂象,而且造成了內部的失控。現在對權力的有效制約,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第二,對既得利益集團的約束。對於既得利益集團,現在社會當中的議論很多,人們的怨氣也很大。這是必須解決的問題,但是怎麼解決?對既得利益集團打土豪、分田地?我想也不現實。最關鍵的問題,在現實中,提供一個好的制度平台,無論是既得利益集團,還是正當利益集團,都要在同一個平台上活動,要遵守公正的規則,什麼集團無所謂。有一個好的平台,既得利益集團也要遵守這個規則,沒有好的平台,正當的利益集團也會變壞,也會成為既得利益集團。

  第三,建設社會的法治基礎。現在無論是從哪一個方面來看,建設社會的法治基礎應當是勢在必行了。

  第四,落實公民權利,促進社會力量的發育,逐步推進民主制度的建設。

  在新一輪的改革,當然會涉及到經濟,涉及到政治與經濟的關係,但是我覺得,如果沒有在權力的層面、政治體制層面痛下決心,進行實質性的改革,那麼將來的改革就哪怕是重啟,二十年之後還會走到今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