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必須躲開的陷阱

http://www.CRNTT.com   2012-04-22 10:00:07  


  中評社北京4月22日訊/隨著人民幣匯率機制的改革進一步推進,特別是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推進,中國“外匯市場”逐漸融入全球外匯市場了,人民幣均衡匯率或者說未來人民幣與其他貨幣兌換的價格要由國際外匯市場來決定。上海證券報發表銀河證券首席總裁顧問左曉蕾文章表示,據經濟學基本理論,市場決定價格,匯率是不同貨幣之間相互兌換的價格,自然由市場確定均衡兌換匯率應該是最終匯率形成機制的方向,而且決定匯率價格的“市場”當然是外匯市場。可是,國際外匯市場能決定人民幣均衡匯率價格嗎?均衡匯率形成以“市場供求”為基礎,那又是什麼性質的供求?

  要回答這些問題,先要回顧一下“市場”價格的基本形成機制。匯率價格與一般商品的均衡價格形成一樣,受到供給、需求和效用最大化三大要素的約束,這三大要素的互動,就是所謂看不見的手的市場定價過程和均衡價格的形成過程。如果外匯市場的“匯率”價格是以“貿易支付”的“供求”關係為基礎的形成機制,而貿易支付是與貿易規模一致的,因為貿易規模的有限性,對外匯的需求就是有上限約束的。所以,以貿易支付供求為基礎互通有無的外匯市場,具備均衡匯率定價的三大基本要素,也就具備均衡匯率的發現能力,均衡匯率也就被市場化形成了。

  文章指出,問題是今天的國際外匯“市場”並非上述意義上的“市場”,外匯市場的交易匯率並非以“貿易支付”的“供求”為基礎形成。最典型的是“人民幣不可交割遠期市場”(NDF),香港的外匯市場之一。NDF市場上根本沒有人民幣的交易,平倉價差用美元交割。NDF市場上的外匯交易目的是通過“投機”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價格,用“美元”來賺取更多“美元”。所以NDF市場既沒有人民幣的真實有效需求,也不需要人民幣供給,更沒有效用最大化的約束,因為賺錢欲望是無限大的,NDF市場沒有價格形成機制的三大基本要素,不可能通過效用最大化的約束產生價格邊際調整和供求變化的網狀價格的調整過程。而賺更多錢的欲望有巨大的動力在人民幣升值的時候推動更快升值,在人民幣貶值時推動更大幅度的貶值,價格變化不可能出現均衡價格形成所必需的網狀收斂狀態。NDF不可能發現均衡價格反而可能扭曲價格。

  例如,幾個月前NDF市場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預期”貶值,幾個月後要平倉的時候,人民幣“真”的貶值了,匯率投機者成功套利。同期國內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保持小幅升值態勢,國內相關領導人不斷放出的信號是人民幣接近均衡水平,而不是貶值態勢。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