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物價形勢與上半年走勢預判

http://www.CRNTT.com   2012-04-24 08:42:32  


 
  2.支撐物價過快上漲的因素

  第一,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揚,輸入性通脹壓力增強。中國是大宗商品的主要進口國,特別是原油,2011年原油進口量為25378萬噸,對外依存度達56.5%,比2010年提高1.7個百分點。對外依存度過高,國際商品價格的波動會較為迅速傳導到國內,輸入性通脹對中國的影響不斷增強,中國的物價調控難度不斷加大。值得關注的是在大宗商品價格走高的拉動下,PMI中的購進價格指數回升勢頭明顯,3月份為55.9%,比上月回升1.9個百分點,該指數已連續4個月呈回升態勢,為2011年10月以來的最高值。

  第二,投資過快增長拉動物價上漲。金融危機期間,中國投資快速增長,可以認為高投資是本輪物價上漲的誘因。從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和CPI的歷史數據看,兩者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CPI漲幅一般滯後於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2年,當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速和實際增速高於20%時,在此之後的1-2年內一般會引起物價水平的上漲。

  “十一五”期間,2006和2007年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速為23.9%和24.8%,實際增速為22.1和20.2%,導致2007和2008年的CPI上漲4.8%和5.9%。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實施了4萬億投資的經濟刺激政策,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速為30%、23.8%和23.6%,實際增速為33.2%、19.5%和15.6%,導致2011年物價上漲5.4%。因此,從固定資產投資和物價水平的變化關係看,由於中國當前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依然較快,因此,在今後一段時間,中國物價仍存在較大的上漲壓力。

  第三,人口紅利效應減弱,勞動力成本上升趨勢難改。近年來用工荒已經從東部擴展到中西部,製造業領域勞動力成本大幅度上漲,中國經濟已臨近劉易斯拐點,這將成為物價上漲的長期壓力。由於生育持續保持較低水平和老齡化速度加快,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的比重自2002年以來首次出現下降,2011年為74.4%,比上年下降0.10個百分點。儘管未來幾年會有小幅波動,但對勞動力供給問題需要給予更多關注。

  據VAR模型測算,2009年1季度至2011年4季度,勞動力成本對CPI的貢獻率最大,為44.1%。中國在短期內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工資剛性”,人力資本價格只能漲不會跌。工資上漲與物價上漲的螺旋式攀升,會加劇中國商品生產的成本增長,進而推動中國物價水平在長期內高位運行。

  3.對2012年物價走勢的初步預測

  2012年,中國將繼續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把防止通貨膨脹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任務,總需求放緩、糧食豐收、豬肉價格漲幅收窄、房地產調控累積效應逐步顯現、翹尾因素減弱等決定了2012年物價漲幅將有所回落。但農業生產基礎薄弱、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高貨幣存量及負利率拉動投資和資源價格改革將支撐物價漲幅。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初步預計,2012年CPI上漲3.5%。

  採取有效措施做好物價調控工作

  1.積極穩妥地推進資源價格改革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4%的物價調控目標,已經為資源價格改革預留了一定的空間,因此,要進一步加大資源價格改革的力度,不要再次錯失良機。

  一是縮短現行成品油的調價周期,更加靈敏的反應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的變化,增加成品油調價機制的透明度,探索建立中國的原油期貨市場,以便為日後成品油市場化改革提供參考的標杆;二是煤炭與電力價格改革要同步,以便避免電荒的常態化,加快推行階梯電價,參考廣東和廣西按照“市場回值法”對天然氣定價的試點經驗,並逐步在全國範圍內推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