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溫和通脹的荒謬邏輯

http://www.CRNTT.com   2012-04-30 10:19:19  


  中評社北京4月30日訊/2008年以來,為了抗擊金融風暴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巨大衝擊,中國政府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與寬鬆的貨幣政策。為此,我們收獲了兩個結果:一是經濟仍然保持快速增長,避免了“硬著陸”的風險;一是物價居高不下。也因此,通脹成了民眾心頭揮之不去的陰霾。

  證券時報發表該報投資市場部副主任肖國元文章稱,對於正在中國大地肆虐的通脹,有一種觀點值得高度警惕,即“只要物價漲幅控制在合理區間內,明顯低於經濟增速,明顯低於居民收入增長幅度,那麼這種可控的、溫和的物價上漲就是社會可承受的。”沿著這樣的邏輯延伸下去,甚至可以得出這樣的邏輯,即可以利用溫和的通脹促進經濟發展。

  其實,這不是什麼新觀點,更不是中國人的發明。在人類反覆應對通脹的戰役中,早就有人提出過這樣的觀點,並試圖從理論上論證其邏輯,從政策上闡述其合理有效。

  歷史上,有多少政權因高通脹而風雨飄搖,有多少政府因通脹而破產倒閉!原因無他,就在於通脹令經濟停滯,令民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令貧富分化加劇,令社會矛盾空前激化。歷史證明,通脹是財富的絞肉機,是偷竊百姓的隱形大盜。因此,避免通脹、嚴防通脹、拒絕通脹是發展經濟、治理國家的基本策略。

  而所謂的“溫和通脹”,是相對於高通脹與惡性通脹而言的。究竟具體什麼狀況可以定性為溫和通脹,並沒有一個客觀標準。有些人認為CPI漲幅控制在4%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對於西方成熟經濟體而言,這個水平高於它們大部分年份的GDP增幅。而如果按前述鼓吹者的說法,CPI為6%乃至7%也是可以承受的,因為相對於過去通常10%左右的GDP增幅,這樣的數字並不高。這就是說,“溫和”實際上是信口開河。

  文章分析,主張“溫和通脹可以承受”的人看到了這樣一種可能性,即只要CPI明顯低於GDP增幅或居民收入增幅,居民收入就不會下降,生活水平就不會受到影響。這種觀點內含四個致命的缺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