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周作人手稿能被拍賣嗎

http://www.CRNTT.com   2012-05-15 11:14:27  


 
  能否提供所有權證明是關鍵

  昨日南都記者採訪了周作人研究專家止庵。止庵說,他知道嘉德拍賣手稿一事,但是對手稿的來龍去脈並不了解。《日本近三十年小說之發達》為周作人於1918年4月在北京大學發表的著名演講稿,據止庵了解,此文最早發表於《新青年》雜誌上,後來在1930年代收入中華書局等兩個版本的《藝術與生活》一書中。如今此文仍舊可見於十月文藝出版社的周作人所著《藝術與生活》等書中。

  “周作人家被抄是事實,但是被抄走的東西是沒法證明的,如果當時沒有沒收收條的話”,止庵對南都記者說。嘉德公司曾請周吉宜提供相關抄家清單或對拍品的所有權確權證明,但是周吉宜無法提供當時的證明,因而嘉德公司認為,“對方目前提供的情況不足以使我們做出撤拍該拍品的決定。”止庵聯繫到自己的親身經歷,“文革”中他家也被抄過,但是後來“百不退一”,退還回來的很少。即便是抄家時有了“收條”也未必有用,止庵的鄰居家發生過這樣的的事情:抄走了一把鑲著珍珠的寶刀,但是按照收條上寫的“刀一把”,只退還了一把市場上隨處可見的菜刀。

  法律背後的歷史遺留問題更值得關注

  “(手稿)這件事重要的不是事情本身,重要的是法律問題背後的歷史問題,應該怎麼去解決‘文革’查抄物資的遺留問題”,止庵對南都記者說。在他看來,“文革”查抄的物資拖延得越久越不好解決,“當年一百塊的東西,現在可能是一萬塊,而這個價格以後可能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此外,“‘文革’查抄物資不是個人行為,當時都是有街道上的工作人員陪同的啊,那麼政府和國家層面應該給出一個解決的辦法,雖然曾經出過一些文件,但是彌補的很少,現在要盡量徹底解決,即便很難”,止庵說。

  “結一廬藏書”爭議

  張愛玲的祖父張佩綸擁有大量“結一廬”藏書。“文革”中,張佩綸的孫子,“結一廬”藏書的繼承人張子美被抄家,所有藏書都被上海市文物圖書清理小組保存,後又移送至上海圖書館善本庫。1979年,國家開始落實政策,上海圖書館和上海博物館有關人員與張氏多次商談,張子美表示,朱氏世藏古籍可以最低價格35萬元出售,或捐贈給上海圖書館,發給資金20萬元。“實際上在上世紀80年代,張子美是被逼的,當時說捐出去給20萬,賣的話給30萬,最後只有捐出去了”,止庵說。

  采寫:南都記者趙大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