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周汝昌:讀懂《紅樓》是個大難事

http://www.CRNTT.com   2012-05-16 14:23:03  


紅學家周汝昌
  中評社北京5月16日訊/在坊間,他被稱為“當今中國紅學第一人”。他,就是因胡適提攜而走上紅學之路的世紀老人周汝昌。
 
  這是一位普通的耄耋老人。

  4月14日,他迎來了94歲壽誕。這一天,有鄉友特意從天津趕來祝壽,也有遠在四川的昔日學生送來了祝福。這讓老人很興奮,平日里除了仰慕者的偶爾登門外,老壽星的晚年頗為安靜。

  在坊間,他被稱為“當今中國紅學第一人”。這位曾因胡適提攜而走上紅學之路的世紀老人,一生著作等身,原本他的晚年應是高朋滿座、鮮花不斷的。可事實上,因為論述之爭,自八年前從中國藝術研究院退休後,老人周汝昌僅在正統的中國紅學會保留一個“顧問”的頭銜,完全脫離了“組織”的庇佑,在其壽誕的時節,那邊連一句話的問候都沒有。

  “我一直都是單幹。”周汝昌談及此倒是頗為大度。只是,偶爾仍是會流露出一絲的期待,“我需要助手啊。”

  過去的近30年中,周汝昌雙目失明,雙耳幾近失聰,加上行動不便,大多數時間都呆在北京城東的一方鬥室內。但外界並沒有忘記他的存在,近些年周汝昌仍以驚人的速度接連推出了他的紅學新著。

  周汝昌自有其獨特的著述方式,每天他“停不下來的就是思考”,爾後將所思所想口述出來,經其子女整理後交出版社刊行於世。近年在國內紅學界引發關注的《紅樓奪目紅》、《周汝昌校訂批點石頭記》等著作莫不如此。

  他最新的一本著作是《紅樓新境》。這是他最近三年間的口述成果,由其子周建臨整理成書。

不能“外看”,所以“內視”特別好

  周汝昌的家在北京城東紅廟,一套普通的三居室。這一帶全部是老式的居民樓,大多建於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自1979年開始,周汝昌就居住於此。屋內陳設極為簡陋,雜亂的書籍幾乎占據了全部的空間。

  每天上午,是周汝昌一天之中精力最為旺盛的時段。一般,他會讓兒女們先為他讀讀報,稍加思考後,他開始口述。

  本刊記者的探訪就選在這個時段。在近兩個小時的採訪過程中,年近百歲的老人思路清晰,反應極為敏捷。每每答完一段,他都特意地大聲說一句“謝謝”。

  一談起《紅樓夢》,老人就顯現出極好的興致,念出“胭脂鮮艶何相類,花之顔色人之淚”一句詩時,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發出爽朗的笑聲。

  剛提及最新的著作(《紅樓新境》),周汝昌就興之所至地為本刊記者口占一絕:

  《紅樓新境》境何如?深勝淺浮細勝粗。

  甚解不求誰解味,四面歧路更同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