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弘揚儒商文化,別抱著廢物當塊寶

http://www.CRNTT.com   2012-05-30 11:26:57  


 
  現代商業競爭,是商人追求卓越的過程,中庸的儒商文化卻是對追求卓越的否定。中國擁有了四大發明,卻沒有孕育出科學,很大程度是由於事事中庸的儒家思想造成的社會環境使然。如今中國誕生不了像蘋果、微軟那樣的偉大企業,卻山寨廠商遍布,這和儒商文化環境不無關係。經濟學家陳志武甚至認為,過去兩千多年抑制中國商業發展、抑制創新的文化哲學根基就是這種中庸的儒商文化。

  三、重關係輕契約人為製造商業危機

  漠視法律和契約,事事講關係,交易成本變高的同時還增加了商業的不確定性

  儒商文化的另一大特點是凡事先講關係,重視非正式的交易方式,不重視正式的契約合同和法律。這種強調關係的儒商文化,產生並適用於傳統的農業社會。在中國古代,這是一種交易成本較低的制度安排。古代由於經濟發展程度低,人們的活動範圍很小,商人基本上都在一個熟人社會裡經商,這樣即使是口頭約定的交易,也很少會出現什麼問題,出了問題也能及時溝通解決,畢竟交易雙方是熟人。

  當時代來到工業社會時,由於科技的發展,人們活動的範圍大為拓展,從熟人社會轉變為陌生人社會。就商業而言,市場範圍和交易規模不斷擴大,傳統的非正式交易方式將不再是經商成功可以依靠的,正式的契約關係和法律制度,才是經商成功的保證。對正式法律和契約制度不重視、事事講關係,交易成本將變高,更增加了商業的不確定性。

  不看重法制的約束導致華人家族企業容易“富不過三代”,95%的小企業曇花一現

  由於輕視正式合約、法律的作用,儒商很難把一個成功的企業委托給職業經理人,由後者去管理,因為如果沒有可靠法治的保障,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無法分離,老板無法放心。所以,成功的華人家族企業只能由兒女、子孫接管,不難想象這些第二代、第三代能管好的概率會有多高,所以“富不過三代”就不奇怪了。

  據美國一所家族企業學院的研究顯示,約有70%的家族企業未能傳到下一代,88%未能傳到第3代,只有3%的家族企業在第4代及之後還在經營。麥肯錫咨詢公司研究結論是:家族企業中只有15%能延續三代以上。很多小企業都只如曇花一現,而在中國,這個比例更是高達95%。

  儒商文化深重導致商人做事過於依賴人際關係,官商勾結成為亞洲金融危機的推手之一

  儒商做生意的規則,交易中的權益與責任往往是不清不楚,最後只能等到問題積累到以金融危機的形式爆發。而這樣的作法在古代反而不容易出現問題,因為經濟活動的範圍在熟人社會,即使暗箱操作,也不會怎麼損害當事人太多利益。但在現代,沒有合同規範,靠口頭承諾、靠人情面子往往暗藏著極大的危機。在韓國、泰國、新加坡等歷來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的國家,商人做事過於依賴人際關係而不在意法律和政治制度,不通過法治和通過正規的商業契約保護自己的利益。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出現之前,這些國家,官商勾結甚囂塵上,到處是暗箱操作的經濟活動,為之後的金融危機埋下了種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