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林曉東:中國政改應破除黨內民主的迷思

http://www.CRNTT.com   2012-05-31 11:41:44  


  中評社北京5月31日訊/新加坡联合早报今天登载林曉東的文章“中國政改應破除黨內民主的迷思”,內容如下:

  拜讀了5月29日《聯合早報》上鄭永年先生的文章《中國黨內民主向何去?》。鄭先生對中共黨內民主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議,比如注重政策辯論,減少庸人政治等等,筆者完全贊同。但是對於鄭先生的基本立論,即在現階段以中共黨內民主替代社會民主,筆者不敢苟同。

  黨內民主不是一個新鮮的理念。鄭先生強調的黨內民主是中共十七大的重頭戲。其實如果在中共黨史上找一找,1956年的八大報告就用了8次“黨內民主”一詞,此後的“反右”、“文革”中斷了這一進程。1977年的十一大報告3次重提黨內民主。十一大後歷屆黨代會中,黨內民主都是老生常談。十五大提出“發展黨內民主是多層次,多方面,多途徑的”,十六大破天荒提出“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這個高度已經與十七大相當。可是這幾十年過去了,人們等到花兒也謝了,卻只是聽到樓梯響,不見人下樓呢?

  世界上所有民主成型的國家,都是建立在黨外社會民主的基礎上。比如美國大選前,兩黨內部推舉候選人,不過是在數百人的小範圍內進行,以西方政治的標準,根本就談不上民主。最終對黨內政治有制約力的,仍是其候選人在全體選民中的得票率。再看新加坡,無論執政的人民行動黨,還是各個反對黨,其議員候選人名單,均由黨內掌握實權的少數領導決定,沒有新加坡選民對所謂大選前的黨內民主有明確的要求。即便是部長級的黨內高層,如果議員選舉失利,其黨內地位就會立即變更,這才是選民想要的民主。

  民主的真諦在於全民的參與。如果只讓一小股黨內高層實行所謂的黨內民主,這些人沒有受到全民選票的制約,他們仍然形成一個官官相護的利益集團,與真正的民主社會理念背道而馳。從中國的現狀來看,這種利益集團已經形成。如果在黨內先實行民主,恐怕政治改革意識最強烈的幾位領導,未必能得到黨內多數票支持,因為推動變革的人,必然要觸及一大批既得利益者,立即面對黨內“民意”反彈。具有反諷意味的是,領導改革者,很可能要依賴於現有的體制賦予的強大執政權威,才能夠有效地推動改革。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