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先生:一個稱謂一種修為

http://www.CRNTT.com   2012-06-15 13:33:09  


 
  叫一聲“先生”是抬舉你

  廣義的先生,暗含有做人和待人的尊嚴,要有一個現代公民起碼的責任與擔當。當世道衰敗,他即便不是力挽狂瀾於既倒的那個人,也要圍觀喊一嗓子,至少不做同流合污者。

  文/肖鋒

  一本叫Esquire的海外雜誌在大陸以《先生》現身,而在台灣叫《君子》。據稱,這份有著近百年歷史的老牌男性雜誌堅持:一、決不辦給男孩而是辦給男人看;二、封面決不給上比基尼女郎。

  若查Esquire的英文,意指地位僅次於騎士的紳士。雅稱中,西方紳士與中國君子相對,而先生則屬於現代派的稱謂。

  一個時代的氣質是被人帶出來的。這個失節的時代,失去了節制和節氣,一切都轟轟烈烈地奔向那個庸俗的成功。回想民國儘管兵荒馬亂,但先生之輩尚能淡定自如,有理有節,豈不令人嘆喟?

  Esquire也好,紳士、君子也好,今天統統以先生冠之。先生之道,除了文化傳承上的堅守、待人方面的寬容,還應有一個現代公民的責任與擔當吧?

  俗語稱“驢糞蛋,表面光”。這個時代表面光鮮,內里草包。沒有了君子範兒,就遑論貴族範兒。今日之中國,首先要解決皮相與精神分離的問題。

  先生在中國的淵源是君子。何謂君子:不只是懂得欣賞梅蘭竹菊,吟花弄月;君子者,權重者不媚之,勢盛者不附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君子以玉比德,溫潤內斂,有理有節,不攀附,不自棄。

  古上君子是維護道統的士子,是文化傳承的載體與傳播者。後被引申到所有道德、學修較高之人的統稱。

  西方有紳士,東方有君子。而當下,君子是一個快絕種的物種。

  俗語稱“驢糞蛋,表面光”。這個時代表面光鮮,內里草包。沒有了君子範兒,就遑論貴族範兒。今日之中國,首先要解決皮相與精神分離的問題,說一套做一套,牆上掛的和心里想的兩碼事,魂魄分離。對別人不誠實,對自己更不敢誠實。其次要解決失範問題,只有暴發戶,只有沒範兒。

  包包必LV,佩戴必鑽戒。有一位做珠寶設計朋友首先將“親”與“愛”兩個繁體字刻在寶玉上,他說不能“親人不見,愛心缺失”。

  在國際場合你是穿阿瑪尼還是穿唐裝?告訴你,穿阿瑪尼你永遠穿不過意大利人。地產商以歐洲血統撐門面,如貴族、世家,廣告雲“紳士就要跟淑女打交道”。家居服裝行業升級換代的第一步,就是併購一家意大利落魄家族企業,請個歐洲老師傅設計,再找珠三角企業代工。按這個路數,我們的地產商和服裝老板永遠只能跟著別人後面跑,永遠處於食物鏈的下端。

  費孝通先生晚年提出要有文化自覺、自尊,然後才有文化重建。我們首先失去了文化自尊,自覺與重建就談不上了。如何失去了文化自尊?部分是被別人打的,部分是自我閹割。

  當然,我們今天再談修齊治平的士子精神像是穿越。李澤厚先生曾將“中體西用”改裝為“西體中用”——西體是人權、民主、自由,中用是文化、涵養和修為,即摒棄傳統文化的政治理念,保留修身及家庭倫理。修身齊家可也,治天下就免了。

  大到國家形象、中到“中國製造”、小到個人修為,都急需增加文化附加值: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價值觀的時代,失去事務對錯與東西好壞的鑒別與鑒賞能力。

  李敖曾提出捐款為胡適塑像未果。北大談何兼容並包?作為民國標誌性人物,我們這個時代太會選擇性遺忘了。

  本人曾有一次政治考試失敗的經歷。題目是“何為資產階級的雙重性”。後來知曉,是指資產階級尤其是小資產階級的革命性和妥協性,這種兩面性表現為對上層權貴有敵視的一面,也有羨慕的一面,對下層群眾有同情的一面,也有蔑視的一面。這是我大學的一次政治考試。出題者是讓我們延伸到知識分子的自我批判上吧,自批自虐直至自裁。

  不妥協就好嗎,殘忍就好嗎,我至今都答不好這道題。

  後來從房龍的書上知道,寬容才是一種高智商的人類行為。有了寬容才有了社會。好脾氣不等於軟弱,妥協不等於無原則。君子之道,先生之道,在於學會寬容與妥協。

  文革被整慘了的沈從文告知外甥黃永玉:愛、憐憫、感恩。前些年主持人問老年黃永玉:自己的墓志銘上將會寫什麼呢?黃永玉脫口而出:寫——愛、憐憫、感恩。

  寬容是民國先生的第一品質。校刊《北大人》記錄了前北大校長胡適與前法學院院長周炳琳一段舊事:1946年周指責胡給蔣介石站台,兩人吵得面紅耳赤,周還寫信說“聞先生準備赴南京出席國民代表大會。此時赴會,是否為賢者之舉,琳以為值得考慮一番”。兩人政治主張不同,但不礙君子之交。胡適匆匆赴台,不忘在報紙空白處寫下“我走了,一切請多保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