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大嘴公民”姚晨的意義

http://www.CRNTT.com   2012-07-13 11:16:13  


姚晨擁有超過2000萬的微博粉絲,其微博傳播力不亞於任何一位記者的報道
  中評社北京7月13日訊/“互聯網時代,‘大嘴’姚晨不會因言獲罪,人民不再‘道路以目’,這些是社會進步的標誌。微博作為自媒體已滲透進日常生活,使人們在即時、便利、平等的互動中,集結成公民自發、社會自治的力量。籠統地說‘圍觀即力量’有失恰當,只有公民的獨立表達以及與公權力的對話協商,才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真實力量。”《中國青年報》今日登載評論員丁國強的文章“‘大嘴公民’姚晨的意義”,全文如下:
 
  日前,“微博女王”姚晨對《南方日報》記者說:“‘公民姚晨’更適合我。”姚晨擁有超過2000萬的微博粉絲,其微博傳播力,應該不亞於任何一位記者的報道了。姚晨日益理性和從容,她說:“我盡量不在微博宣洩自己的情緒,這個很討厭,我有時候想,憑什麼我一定要去保持客觀呢?但那麼多人圍觀你,我沒辦法矯情地說,‘這既然是我的微博,我想怎麼寫就怎麼寫。’”這番話無疑體現了姚晨的公民精神。她還說:“我是一個自律的自由撰稿人”。公民生活是服從規則控制的生活,從自由表達到自律言說,正體現了對公民生活的認同。公民之所以要審慎發言,是因為任何失去理性的情緒宣洩都是對自我話語權利的戕害,尤其是在自媒體時代。

  包括微薄在內的各種網絡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實現和擴展了公民的知情權、話語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它是為了人們更好地生活,而不是相反。超越法律界限、道德底線的言說在網上蔓延,形成了某種話語狂歡,也堵塞了網民成為公民之路。網絡時代,既要關注網絡輿情,又不能忽視那些“沉默的大多數”,特別要注意不能誇大網絡輿論在推動社會變革中的作用。畢竟,網絡表達並不是經過全面調查、實證分析、周密論證而得出的結論,網絡意見必須借助理性才能夠轉化成推動實踐的力量。網民對社會現象發表批評意見固然有其積極意義,但也要看到其中不乏主觀臆斷、人雲亦雲等。網絡既能促進溝通,也可能會加深隔閡。

  羅馬皇帝奧勒留在《沉思錄》中指出,在有生命的存在里,最優越的乃是那有理性的存在。讓網絡成為理性的話語空間,唯一之道就是增強網民的公民角色意識,以公民的責任和智識觀察社會、分析問題。人們在網絡上不僅要追求話語自由,更要追求思想自由,在自由思考的前提下做出判斷。

  姚晨說:“每發一條微博,我會問自己目的是什麼?是想真的幫助別人,還是帶著給自己貼金的意思?如果有這樣的意思我就寧願不發了,雖然人會有這麼一瞬間的下意識。”她所所強調的,正是微博話語的公共性。網絡賦予每個網民發言機會,也要求發言者承擔不得損害公共利益的義務,還要有公共人格意識。在健康的政治生態里,既要強調公權力接受公民監督,又要謀求公民與政府的理解與合作。有的人現實生活中尚能客觀合理地看待社會與生活,一旦到虛擬世界中,就偏離善意與寬容,走向哄鬧與偏激。老實、誠實、和善、同情、公道等美德在網絡時代的流失值得我們反思。

  “公民姚晨”的意義在於,她以大眾明星的親和形象,使人們感受到了表達公民意見是一種生活常態。公民精神是植根於日常生活中的理解、關心和參與公共事務的實踐熱情、思維方式與政治素養。公民關心周圍發生的一切不是出於看客心態,而是因為它們都與自己的生活密切相關。用公共精神來考量和維護公共秩序、公共利益,是基本的公民倫理。市場經濟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而公民社會卻向往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幸福。如何處理好這一矛盾考驗著社會治理者的智慧,尊重公民意見甚至比提升GDP更重要。社會成員的不公感和抱怨情緒,會損耗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效果。微博這一新傳播工具,打通了私人空間與公共領域,讓人們在發表公民意見、關注公共生活中開始一種新的“活法”。

  互聯網時代,“大嘴”姚晨不會因言獲罪,人民不再“道路以目”,這些是社會進步的標誌。微博作為自媒體已滲透進日常生活,使人們在即時、便利、平等的互動中,集結成公民自發、社會自治的力量。籠統地說“圍觀即力量”有失恰當,只有公民的獨立表達以及與公權力的對話協商,才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真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