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走進神秘山巔鄰國不丹

http://www.CRNTT.com   2012-07-20 08:05:50  


 
  被動開放:英國的殖民與印度的滲透

  喜馬拉雅山的天然屏障和不丹奉行的“鎖國政策”並沒能抵擋住英國人的殖民衝動,從1772年起英國開始染指不丹。1865年,英國入侵不丹成功,與不丹簽訂了《辛楚拉條約》,強迫不丹割讓包括噶倫堡在內的第斯泰河以東約2000平方公里的地區,並將不丹納入了其勢力範圍。1910年1月,英國同不丹簽訂《普那卡條約》,規定不丹對外關係接受英國“指導”,而作為回報,英國每年向不丹提供一定數額的補助金。可以說,從1865年到1947年印度獨立期間,英國一直“指導”著不丹的對內、對外事務。

  英國殖民體系潰敗後,印度很好地填補了英國留下的權力真空,並“理所當然”地將不丹視為自己的後院。1949年8月,印度與不丹簽訂了《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規定“印度政府承諾不干涉不丹的內政,不丹政府則同意在對外關係上接受印度政府的指導”。這使印度政府在實質上承擔了英國原先在不丹對外關係中的角色。

  在經濟上,印度對不丹的影響非同尋常。1972年,不丹與印度簽署了《印度—不丹貿易條約》,至上世紀80年代以前,不丹與印度之外的任何國家均沒有貿易關係。目前,印度是不丹最大的貿易夥伴國,兩國實行開放邊界、自由通商。不丹出口總額的93.5%流向了印度,而進口總額的77.8%來源於印度。

  印度也是不丹最重要外援和贈款來源國。從1961年不丹開始實行五年經濟發展計劃始,印度就以統一的預算資助方式向不丹提供財政援助,用於不丹社會和經濟等各個領域的發展項目。印度對不丹的所有水電工程提供了資金,而不丹對印度的電力出口是其經濟的重要支柱。

  雖然印度對不丹的援助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不丹經濟的發展,但印度在政治外交上對不丹的“指導”卻有悖於所有國家一律平等的國際準則。自1949年兩國簽訂《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後,印度與不丹的關係主要呈現出一種“謀求控制”與“反控制”的關係。上世紀60年代中期後,不丹積極尋求對外關係多元化。1963年,不丹參加科倫坡計劃。1969年,不丹參加萬國郵政聯盟。1971年,不丹加入聯合國。之後,不丹又先後加入了眾多聯合國附屬機構。在南亞次區域,不丹在不尋求印度批准的情況下,1972年實現了與孟加拉國建交。1978年,印度與不丹正式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後,不丹對主權的安全敏感性更加增強。當時,印度軍隊為打擊國內東北部的反政府武裝,開始謀求在不丹建立基地。由於不丹高度依賴通過阿薩姆進入印度大陸的貿易運輸線,同時考慮到可能的難民問題,不丹不主張武力鎮壓,而主張和平談判。這被視為不丹外交獨立性的標誌性事件。2007年,不丹終於和印度修訂了1949年的條約,簽訂了《不印友好條約》。條約删除了“不丹在對外關係上接受印度政府的指導”的內容,而將之更正為“兩國在涉及彼此國家利益的議題上進行緊密合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