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收入分配改革將進入深水區

http://www.CRNTT.com   2012-07-23 08:15:29  


 
  未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九點建議

  問:您剛才提到,雖然中國的收入分配已進入轉折期,但這個轉折期的長短取決於政府改革的力度有多大。那麼,您認為政府下一步應在哪些方面進行改革才能縮短轉折期的時間?

  盧邁:根據對國內政策的評估以及國際的相關經驗,我們對下一步中國收入分配體制的改革提出了九條建議:

  第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高度重視初次分配。居民收入來源中初次分配占主要地位,初次分配的不平等對總體不平等具有支配性作用,應是政策的著力點。但是,強調初次分配改革的重要性,是需要政府打破阻礙市場有效運行的各種體制和政策障礙,推動市場的整合,而不是直接幹預市場運行甚至直接管制要素、商品和勞務的價格。針對不同收入人群,政策上應各有側重:對於低收入群體,重點在“多予”,使再分配政策發揮更重要作用;對於中等收入群體,重點在“少取”,提高中等收入家庭的勞動收入和經營性收入比重;對於高收入群體,應發揮稅收的再調節作用。

  第二,深化國有企業和壟斷行業的改革。在金融、鐵路、民航、礦產資源、電力和能源等壟斷性行業,進一步放寬對民營企業的准入限制,促進市場競爭。對於因經濟戰略需要保持國有企業壟斷地位的行業,要提高該領域國有企業分紅的比例,用以支持普惠性社會福利體系的建設和其他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使國有企業的收益更大程度地惠及全民。

  第三,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促進城市化發展和勞動力市場的整合。大幅度降低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戶籍門檻,優先並分步驟解決已經進城的具有穩定就業和繳納社會保險人員的落戶問題。加快推進新進城農民工及其家庭與原有城市戶籍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和福利安排均等化,實施更加積極的勞動力市場政策,促進勞動力的自由流動,減少勞動力市場的分割。

  第四,完善城鄉土地徵收補償制度。對於城鎮地區和農村的土地征用,要使土地增值收益公平分配,使失地居民生活和就業有長期保障,探索建立“規則公正透明、參照標準科學、收益補償動態化”的按因素補償機制。但對於補償制度的具體形式,不同地區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有所差異。

  第五,深化流通體制改革,為農民增收創造空間。積極推進流通領域的稅費改革,大幅度取消流通環節的收費項目和罰沒條款。對少數數額巨大、來源穩定、公共性明顯的收費項目,應使之轉化為稅收。大力發展物流業,降低農產品在流通環節的成本,為農產品價格的調整以及農民的增收預留空間。

  第六,實施人力資本發展戰略。繼續推進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創新高等教育投融資模式和辦學模式,擴大高校在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自主權。

  第七,優化中央-地方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制定基本公共服務的明確範圍和標準,明確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公共服務責任劃分。按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根據具體轉移支付項目的性質,對現行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進行重新劃分和界定,使各級政府基本公共服務的提供責任和財政能力相匹配和協調。在專項轉移支付中,要加大對經濟欠發達地區、貧困和弱勢人群的轉移支付力度。

  第八,結構性減稅與增稅並舉,降低經濟總體稅負。積極落實對中小企業的結構性減稅,全面推行增值稅和營業稅改革。擴大房地產稅的試點,更多利用市場手段對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控,抑制城鎮財產性收入差距的過快上升。在保證總體稅負有所下降的前提下,適時開征環境稅,並提高與能源、礦產資源以及水資源利用相關的稅收標準。

  第九,從預算管理體制改革入手,加強反腐敗的制度建設和力度。加快推進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門的預算公開制度,擴大預算公開的範圍和內容,提高提高預算透明度。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