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廈大開設爬樹課 教育創新還是嘩眾取寵?

http://www.CRNTT.com   2012-07-26 14:30:15  


 
  我們有沒有學到“爬樹”課的內核

  學會“爬樹”是為了“逃生”?網友因此拍磚“爬樹”訓練,認為若真要習得幾門逃生技能,爬樹遠不如游泳來得實在。其實,廈大開設爬樹課的理由也很簡單,既然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爬樹課”可以廣受歡迎,廈大也就沒有理由不來一次劍走偏鋒。

  不過,既然冠以了“逃生技能”的名頭,就該把“爬樹課”拉出來溜溜。據說,康奈爾大學在自己的官方網這樣介紹“爬樹課”:“不管你是一個叢林探險者,園藝師還是童心未泯者,每個人都喜歡爬樹。當你第一次爬進樹叢,看到樹木深處的鳥巢一定會喚起一種冒險的刺激感。但是,當你想爬那些街邊的大樹卻到達不了頂端時怎麼辦呢?”很顯然,康奈爾開設“爬樹課”的初衷不在“逃生”,而只是為打開有關冒險與體驗的那扇門。換句話說,即便學會“爬樹”會成為一種逃生技能,那也只是意外之喜,而非題中之義。

  這大概才是國外有關自然體驗及生存教育的內核。無論是爬樹課、垂釣課,還是開課研究哈利波特的魔法,這些外表荒誕的教育,核心仍在於探索世界與社會。通過一種公眾身體力行的參與及公共討論,借流行文化剖析社會、了解自然、考察人性。應該看到,這種教育的本質並不僅在於寓教於樂,而往往是通過一種公民訓練,傳遞某種篤定的價值觀。拿學習野外生存體驗的美國童子軍來說,他們不僅是在學習生存技能,更是在踐行一種堅持、樂觀、“日行一善”的準則。由此反觀廈大這次的“拿來主義”,我們會不會丟掉內核,只剩“逃生技能”的形式,值得揣摩。(李 妍)

  別把廈大開設爬樹課吹得神乎其神

  當今中國的教育,最大的弊病就是缺乏創新精神,教師的教育方式呆板,導致學生也成為了一個個學習的機器。高校敢於突破常規,開設另類課程,在西方國家不足為奇,但在中國卻可以讓人眼前一亮。從風水課到爬樹課,都取得了這種效果。

  說實在話,雖然一般人並不反對廈大開設爬樹課,但看了廈大微博的內容後,卻感覺有些誇張。人的確存在很大的潛能,只要加強鍛煉,不斷提高體能,相信一般人都可以“安全爬上任何樹”,也可以“在上面自由移動”,但是,人畢竟身體比較重,要想“在樹木之間靈活穿梭”絕對不是那麼容易的。

  眾所周知,理論知識學得再精,不去實踐,也不可能真正會把事情做好。譬如說游泳,只有真正下到水裡才有可能學會,但下到水裡也未必能學會。爬樹也一樣,必須理論結合實踐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不過,廈大的目標顯然不現實,因為能“在樹木之間靈活穿梭”的,除了猴子之外,恐怕就只能是那些會輕功者,而要練成輕功,卻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現在的師生基本上不可能會受得了那種苦。

  帶著疑慮,7月23日,記者從廈門大學體育教學部確認得知,廈門大學要開設爬樹課一事的確不是傳言,而是事實。事情起因是廈大校長希望借鑒美國部分大學開設爬樹課的經驗,教會學生一些特殊逃生技能。廈門大學體育教學部還透露,該項課程擬於今年新學期推出。

  廈門大學體育教學部林建華教授表示:他們不是要學生赤手空拳去爬樹,會適當借助一些器材以保障學生安全,爬樹的形式可能會有點類似於攀岩運動。看到他的這番話,讓人不禁有些失望,因為人不可能時時刻刻都把逃生器材帶在身上,在洪水來臨時,一般人要逃生只能是赤手空拳去爬樹。如果非得借助器材,這樣的爬樹課我看不開也罷。

  當然,廈門大學的這種創意值得肯定,估計到新學期開學時,爬樹課就要開始了,希望教學內容能務實一點,多注重培養學生赤手空拳逃生的技能。現實生活中,不僅是在大災大難的時候,在出去旅遊的時候,同樣需要具備逃生技能。筆者曾通過到哪啊網去漂流,結果遇到狂風驟雨,在一塊石頭山險些摔跤,幸虧抱住一棵小樹才安然無恙。

  倘若在大災大難面前,廈大的學生真能通過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全身而退,甚至還能去挽救他人的生命,估計在今後很多學校都會開始同樣的課程,高校的創新精神也能得到激發。(劉逸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