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本剩女為什麼不怕“剩”?

http://www.CRNTT.com   2012-07-29 09:24:36  


 
  20年前,我的一位日本朋友K先生曾帶著小女兒來上海旅遊並考察市場。閑聊中,我問當時只有9歲的小女孩長大後有什麼願望。她說:“希望能遇到一個對我好的、有錢的男人結婚。” 

  我說,你這麼想結婚啊?結婚意味著很多家庭瑣事—— 過日子,生孩子。小女孩立即接過去說: “結婚幹嘛要生孩子啊?累死了!沒有孩子的兩個人,多幸福!” 

  我當時非常驚愕,9歲的孩子竟然有如此清晰的“概念”。而K先生只是津津有味地聽著,不插話也不制止。 

  今年春天我再見到這個姑娘時,她已經29歲了,還沒有結婚,一個人租房子住在外面。“她還沒考慮結婚,我們也不催她,”K先生對我說,“過30歲人才成熟,性格脾氣才穩定,對婚姻家庭的理解也深刻些,才會獲得幸福。” 

  我笑問:“你們做家長的也不著急呀?”“我們急什麼,那是她自己的事情!”K先生毫不猶豫地說。 

  孩子的事情自己做主,是日本社會普遍接受的觀念,年輕人成年後大多離開家庭,自己單獨租房居住,打工維持生活,不依賴父母。而且,日本人沒有像很多中國人一樣強烈的傳宗接代的意識—— 這大概也是日本“少子化”的原因之一。

  (劉曉冬 2012-07-23 10:09:17 來源:瞭望) 

延伸閱讀:日本年輕人願同居不願結婚的背後

    近日,日媒對有過同居經歷的人士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同居者中還沒到結婚的地步就已經分手的占57%;現在同居但有一方不願結婚的占10%;現在同居但是已經考慮要分手的占14%;已經定下具體婚期的占19%。

  婚姻被認為是愛情的歸宿,為何約8成日本男女願同居卻不願結婚呢?日本青年男女的愛情,大部分經不住同居的考驗。一般來講,同居是愛情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結果,而在日本卻不盡然。有些人是為了結婚而同居,有些則是為了同居而同居,後者似乎更多。

  日本已是“少子老齡化”社會,不幸的是,還遭遇“未婚化社會”的夾擊。日本青年男女選擇了晚婚或終身不婚的人,愈來愈多,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之後,這種現象愈發凸顯,日本的未婚率不斷攀升。

  據NHK報道,“日本社會當前有71%的適齡男性未婚,25到29歲的女性有60%未婚,30歲到34歲的女性中有近一半未婚”。未婚率的提升,不代表同居率的低下。日本是一個生存壓力很大的國度,生存競爭較為激烈。

  在巨大的社會壓力下,兩個孤獨寂寞的靈魂,更容易相互取暖,彼此慰藉。對於日本青年男女,同居是最好的選擇,可以讓疲憊的身心得到栖息,且成本又是如此的低廉。同居有著較大的彈性,可以了解彼此的性格,可以積累婚姻生活的經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