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 如何理解中國政治變革趨勢

http://www.CRNTT.com   2012-08-07 09:03:16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8月7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的文章“如何理解中國政治變革趨勢”,文章說,在實際運作層面,中國政治制度的很多方面都已經發生了制度性的變化,這些變化既和中國的傳統文化有關,也同時吸收了很多其他制度的最佳實踐。詳論如下:

  隨著中共十八大的臨近,中國的政治制度再一次成為了人們討論的焦點。儘管很多人對人事安排表現出異常的關切,但大多數人最感興趣的還是政治制度的變革。在強人政治過去之後,政治制度建設變得重要起來。每一次黨代表大會到來,人們就要問:中國會進行怎樣的政治改革?

  對中國政治制度的改革,不僅在中國國內社會各界沒有共識,在世界範圍內也沒有任何共識。在中國,左派的看法和自由派的看法成為兩個極端。左派或者那些視“中國模式”為世界上最優的學者認為,中國的政治制度非常優越。既然優越,就無需進行大的變革。自由派絕然相反,他們不僅認為不存在“中國模式”,而且認為中國的改革就是要改革掉其政治制度,實現從目前的一黨專制向多黨民主的轉型。

  在西方,對中國政治制度的看法也和中國國內的相似。信仰民主制度的人,無論是政治人物還是學者,對中國的政治制度口誅筆伐,他們大都從民主、自由和人權的角度來評判中國,並且都是從概念層面,也就是在理想層面來看中國。這一點和中國國內的自由派並沒有任何大的區別。中國的自由派也是用西方的政治和意識形態話語,來評判他們自己所處的政治制度。

  不過,在西方也有一些人開始看到中國政治制度的優勢,商人、政治人物和學者都有。在毛澤東時代,西方不乏大力讚揚毛澤東所發動的文化大革命的學者,不過,這些人當時也是從理想層面而不是從現實層面來看中國。所以,當他們轉向開始了解文革所產生的實際惡果的時候,他們就成為中國政治制度最嚴厲的批評者。不過今天的情況已經有所不同,人們更多的是從經驗層面來認識中國。今天認為中國政治制度存在諸多優勢的主要有三種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