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低齡留學眾生相

http://www.CRNTT.com   2012-08-17 11:52:05  


 
  原先,尹逾夫婦是計劃讓孩子去美國讀大學的,若高中就走,學費也是個問題,所以起初他們並沒在意這個建議。改變一家人想法的是兩個多月後的國慶節,Alexis就讀的遼寧省某省重點學校要求學生七天假期都去參加補課。“孩子們成天被關在小教室裡苦讀,沒有休息,我們覺得這種學習方式對孩子的發展不好,於是開始認真考慮和研究送孩子出國讀高中。”

  根據那個素不相識的女生在尹逾博客提供的信息,Alexis登錄美國高中申請網站,看了幾所學校的介紹之後就欲罷不能。當時去美國讀高中還比較小眾,沒有太多現成經驗可循,一家人就按照排名,挑了最靠前的5所美國高中開始申請。Alexis在短時間內備戰SSAT和托福考試,均考出高分,其中托福達到105分(滿分120分)。2008年3月,他被一所頂尖寄宿制高中錄取,與美國前總統肯尼迪成了校友,並獲得每學年5萬美元的全額助學金。14歲的少年,就這樣揮別家人,踏上了海外獨立求學之路。

  兒子出國後,尹逾在博客上連續記錄孩子的申學過程,引來很多家長的羨慕圍觀,紛紛咨詢赴美讀高中的途徑和方法。2008年3月,尹逾幹脆注册了一個名為“高中生留學圈”的博友圈,“初衷就是,今後中學生留學會逐漸成為一個趨勢,關注留學的家長也會越來越多”,“如果把已經留學成功的和今後有意留學的孩子及家長們聚集到一起,使大家擁有一個供自己交流、溝通、分享、互助的平台,豈不是更實用、更快捷和更真實嗎?”

  尹逾發現,那些“躍躍欲出”的家庭有幾個共同點:家境較殷實,孩子本身學習成績好、語言能力強,家長認為孩子應該早些出國接受更優質的教育,為將來申請名牌大學做更好的銜接;或者孩子本身不適合國內的教育體制,到了國外找一個合適的高中,或許能挖掘出孩子的潛力。

  “高中留學生圈”的誕生,很快吸引了眾多准留學生和家長,至今已發展至將近兩千人的規模,其中95%以上的目的地是美國,也有前往英國、加拿大、新西蘭等國家的。“準備送孩子出國的家長通過博客提問,已經留學的學生和家長則無私地分享經驗,大家都成了很好的朋友,同城博友們有時候還會組織聚會。”尹逾參加過沈陽的博友聚會,“這是一群快樂的中產階級,生活基本無憂,雖然來自各行各業,但因為孩子留學而有共同的話題,有孩子在外的還會因此互相照應。”

  為了博友們實時交流更順暢,2010年2月,尹逾開通了一個“去美國讀高中”的QQ群,一個半月的時間,這個能容納200人的群就擠滿了初高中學生的家長,後面還有絡繹不絕的家長申請加入,於是尹逾又陸續開通了二群、三群、四群。

  加入群的家長,不僅有來自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線或沿海城市的,也有南京、寧波、武漢、哈爾濱等二三線城市或內陸城市;另外還有已經在波士頓、麻省、紐約等美國城市就讀高中的孩子。“怎麼訂機票、信用卡使用、如何買健康保險、選擇哪家托福培訓機構等,各種各樣的問題都能在群裡得到解答。”尹逾說,熱鬧的QQ群甚至吸引了留學中介。

  今年,尹逾的兒子Alexis成功申請到了芝加哥大學,鑒於美國經濟狀況不如以往,保險起見,Alexis申請時沒有要求獎學金。父母與他協議,大部分學費由家裡提供,同時他自己也要通過勤工儉學等方法解決一部分費用。

  國際班的秘密

  暑假回國,Zom和Yami終於能和國內的老同學們聚會了,六七個90後孩子在Yami家開了個通宵“轟趴”(Home Party,家庭派對)。他們一起就讀上海某重點學校劍橋國際課程培訓班,同學裡有些是當年中考不如意而考慮往國外發展,有的認為西方教育方式更適合孩子,有的則是家裡希望先把孩子送出去然後全家移民。Zom和Yami這兩個女生先出國去適應高中了,其他人要等到明年才開始申請國外大學。

  因為擔心美國環境過於自由開放,Zom的父母為她選擇了以教育嚴謹著稱的英國學校,而且是有著100多年歷史的私立中學羅丁女校。原本想上混合學校的Zom起初並不喜歡這個決定,“但一個學期讀下來,覺得大人的選擇還是對的,這樣的環境更能讓人沉下心來讀書。”

  國內住讀時,Zom與Yami是室友,兩家家長因此熟識。在Zom母親的“煽動”下,Yami的母親也覺得越早送孩子出國打基礎越好,就加快了出國進程,最終申請到了美國加州的山谷基督高中,該校是一所私立走讀中學,以藝術科學見長。

  到了國外,兩個女生各自遇到了“沒想到”。在國內與男生交流挺多的Zom,感覺女校的氣場怪怪的。當地學生占全校人數約六成,中國內地學生有35%左右,其餘的來自中國香港、尼日利亞等。“當地生倒還好,有時候香港生會排擠內地生,內地生之間又分團。有一次我在寢室,一群(中國)女生莫名其妙就衝進來對我地域歧視。”開朗性格受壓抑的Zom甚至用“暗無天日”來形容心中不爽。

  Yami本以為能很快融入當地社交,豈料也花了一段時間來適應。全年級300多名學生,有18個來自中國內地,其餘國際生以韓國、越南的孩子居多。“相比之下,與當地學生融入更快一些。”

  好在,她們常與國內的親人、同學在網絡上互通有無,在外的分享異國讀書的經歷,國內的則給予鼓勵和安慰。經過了磨合期,一切變得順利多了。“我媽簡直就是顛倒了國內的時間,與英國生活同步,每次我上網,她總是在線。”Zom把被無理挑釁的經歷寫成網絡日志,一位曾經教導她的老師留言:“不要去理會這些,你只需要用成績證明自己的實力,讓她們無話可說。”Zom複述這句話的時候揮了揮手,做出一個打敗對方的姿勢。

  “你這次回來,多備幾個笑話嘛,住校的時候可以用這一招跟同學打好交道。”Norton是同學聚會中的“活潑男”,原本已考取上戲附中,因家人有送他出國並移民的想法,就轉讀國際班,明年可能到英國或加拿大、澳大利亞深造,往傳媒、公關方面發展。“我並不擔心出去以後可能遇到的麻煩。”

  Norton想法比較多的,倒是針對國內如今雨後春笋般冒出來的國際學校。“現在國際學校變成了產業,許多學校只看重利益而不關注教育質量,各個城市撒網開店,給錢就進。”遇到負責任的授課老師是幸運,否則就修行在自身了。他舉例,自己所在年級的一個英國老師先前沒有教育經驗,只是在大企業任過職,結果被請來擔任英語教研組長,學生和家長都很不滿意。

  畢竟相對於普通高中,國際學校一學年約10萬元的學費是昂貴的(還不包括餐費、校服、游學等雜費),學無所獲會讓這些孩子心生負罪感——“不差錢”的二代們另當別論。

  中國教育在線公布的《2011年出國留學趨勢調查報告》顯示,2006年—2010年,中國留學生的重點已經從去讀研究生轉移到了去讀本科,並且,去國外讀高中的比例在逐漸擴大——在計劃出國留學的學生學歷層次方面,本科生占62%,其次是高中生22.6%,研究生有近10%。

  “留學生低齡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國內開設了大量的國際高中。”戴光輝,劍橋國際教育課程本土元老級人物,2003年始就職於深圳國際交流學院,現在上海虹口區某重點中學新創辦的劍橋國際教育中心任行政總監。他介紹,2002年,中國第一家劍橋國際高中在哈爾濱成立,2003年的時候只增加了幾家,到今年,約有125家劍橋國際教育中心以和普通高中合作的形式在各地鋪開,其中上海就有十幾家;而全國通過各種方式成立的國際學校有3000多家——這一現象也反映了旺盛的市場需求。

  “以前有不少學生是因為在國內學習成績差,才考慮出去讀。現在不少是對國內現行教育制度不滿意,想換一個更好的環境。”這所新學校的投資人張恒是英國海歸,具有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博士學位的他對數字相當敏感。他指出,“近兩年來,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中,放棄高考選擇留學出國的學生,以每年約20%左右的速度遞增。低齡學生留學在留學市場中占的分量在逐漸加重。美、英仍是主流目的地,另外通過中介前往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的人數也在逐年上升。”國家教育部公布的數據表明,2010年因出國留學而放棄高考的學生近20萬,占棄考總人數的21.1%。今年,上外附中250名應屆生中,只有10人在無任何加分的情況下參加高考、其餘不是保送就是出國,被稱為“神一樣的學校”。

  對於一些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青春期孩子來說,直接出國去讀高中容易出現學業或心理問題,因此用國際教材授課的國際學校可算是一個理想的過渡平台,相對早期,如今家長陪讀的現象也少了。但是當開設國際學校變成一種時髦,師資力量難以跟進,業內教學質量良莠不齊也就可想而知。戴光輝和張恒指出,目前國內大量國際班還是以應試為主的培訓班,較少幫助學生培養相適應的文化觀和價值觀,以至於學生到了國外表現出集體意識較差等弊病;其次,學校只看升校率而忽略為學生的長期發展規劃考慮,課程設置較亂,需要進一步規範。

  “一個班20—24個學生,一學年所有費用要12萬,教師的工資又並不像外人想象的那麼高,你說盈利的空間有多大啊!”劉雯在與公立學校合作的A-Level國際課程班教授英語,四年裡換了兩所學校。她毫不避諱地告訴記者:“如果主管部門不整肅行業,換點懂教育的人來管理國際課程班,它就是一個利用公立教育資源、打著國際教育名號、實際是出國培訓的暴利行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