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低齡留學眾生相

http://www.CRNTT.com   2012-08-17 11:52:05  


 
  不求最好,但求合適

  在與多位家長的交談中,記者發現,他們多是高知、高管家庭,或在外企工作,或有出國經歷視野開闊。他們不希望孩子在國內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方式才換來一個應試教育的結果,而犧牲了自己的個性和創造力。在短期內制度難以扭轉的情況下,國外的綜合素質培養或許能提供更多機會。還有,他們希望孩子能呼吸健康的空氣,遠離不安全的食品……

  正在辦理移民手續的Norton的父親說,他朋友圈子中,90%已經把孩子送出去讀書了。他們十幾個朋友聚會時,也經常討論孩子留學的事情。“要不是考慮到男生獨立性的養成晚於女生,在他初三的時候我就想送他出國。”從事設計工作的Norton父親也聽朋友講起過,孩子太小出國,狀況不理想的例子。“現在想想,可能高一在國內讀、到了高二或高三時候出國時機更加合適。”他為兒子讀本科準備了150萬。“國外教育資源好,就業難,將來在哪裡工作,還是看情況吧。”

  Norton的同班同學Zach一心向往英國的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以及劍橋大學,研修經濟類課程。他的父親在金融機構工作,母親在美國企業任職。“在出國問題上,孩子自己已經很有主見,而且學校給予的擇校指導作用大於家長,我不需要為他的申請操太多心,反而更加重視他的心理建設。”Zach母親說道,“引導他設立目標,同時又要讓他看到做出選擇後的各種可能性,有思想準備。”

  而回顧自己孩子的高中求學之路,尹逾特別感慨,“我想給國內家長兩點意見:不要追求名校情結,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另外,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在學校的感受,比如環境是否喜歡、交友是否和諧、學習是否適應等,如果發現孩子和這些因素不相融洽,及時為孩子調整心態、換個環境是非常必要的。”

  當初擇校,尹逾主要是衝著排名而去。雖然學校確實頂尖,Alexis在社交上也沒有遇到麻煩,但始終難以定位。“頂尖學校裡很容易找不到自己,恰值青春期的少年,自以為可以應付得了,遇到煩惱和痛苦都不願意告訴我們。”兒子在美國讀高中的三年(中國學生在國內讀完初中,可直接讀美國的高二年級),尹逾從來沒有去看過他,也想不到他會有這樣的心理壓力。高中二年級的時候,Alexis跟父母提出轉學的想法,因當時擔心轉學後就沒有助學金,家長沒同意。

  直到高中最後一年,在Alexis的堅持下,也為了讓他能有一個好的狀態申請大學,尹逾讓他轉到了另一所具有人文氣息的高中,幸運的是,學校也為他提供了助學金。“相對平實一些的學校,反而讓他快樂、友善、積極、優秀,找到自己,找到自信,成為全校備受老師和同學關注、喜歡的學生。這為他後來申請到芝加哥大學,找回很多優勢。”尹逾這才意識到,兒子的留學過程有很多艱辛。

  “有一次我很後怕地和他談心,說媽媽現在很後悔那麼早就把你送出去留學,要你小小年紀經受那麼殘酷的歷練,很對不起你。”兒子反而說:“那有什麼?我不是活下來了嗎?其實,早經歷比晚經歷要好。現在的我,要比後出國的學生們自信多了。一些問題和困難早晚要遇到,我慶幸自己早經歷了。”

  相比之下,上海女生Kate適應美國留學生活似乎更順利些。自從高二作為交流生到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一所學校學習一年後,Kate就愛上了那裡靈活教學、鼓勵創意的環境,“我的‘歪點子’比較多,西方的教育方式讓我更加得心應手,而且學校師生像一家人一樣融洽。”回國後,Kate索性申請繼續在這所學校念高中,家長也頗感放心,因為當地提供住宿的房東把Kate當自己女兒一樣看待。

  “到了國外,性格要放開。限於語言水平,我一開始比較拘束,但你在與人交流上幾次退卻就會遭排斥。所以我鼓勵自己開口說話、主動與人溝通,馬上就融入了環境。”今年,Kate通過自己申請,被北卡羅萊納州大衛森學院錄取。

  “我回國參加朋友聚會,聽到他們說高考考完了還連續做噩夢,感到很難想象。在美國,不會有那麼大壓力。”Kate說,自己的成績總是保持全A。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