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民間保釣遠不等於解決釣魚島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2-08-15 11:23:17  


駛出尖沙咀海灣的香港保釣船和保釣人士
  中評社北京8月15日訊/“主權只能以政府名義具體行使,缺乏政府行為配合,民間維權殊難得到實際收益。保釣若現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剛烈,必須敬佩,但在現實的國際社會取得利益,若只有刺刀見紅一途,恐難免遭人嘲笑。對如何在國際爭端中長期經營、轉變態勢,中國官方和民間同樣缺乏經驗和技巧。”華聲在線今日登出專欄作家吳戈的評論文章“民間保釣遠不等於解決釣魚島問題”,詳文如下:

  對8月12日出發保釣的香港漁船,香港水警依舊上船勸阻,只是面對反鎖的駕駛艙門,他們選擇了放棄。據中國民間保釣聯合會網站介紹,同日該會網友在某地的保釣宣傳活動也受到溫和但堅決地“保護”。

  政府對民間保釣,哪怕只是假裝的,也要有所“勸阻”,原因之一是在對日外交中還需要維持必要的面子。但這一點在當前的民間保釣熱情中,並不為多數人理解。不止如此,中國民間保釣與政府維護主權工作之間,與社會公眾之間,不要說相輔相成,就連配合也是極為生疏的。2003年從大陸出海的首次保釣行動,在半途才向船長說明目的。

  2011年1月2日在香港成立的“世界華人保釣聯盟”聯合了來自大陸、香港、澳門、台灣、美國、加拿大6個國家和地區的民間團體,但僅從1996年成立的“中國民間保釣聯合會”發布的《宣言》中,就不難找到這樣的字句:“發起人……相互之間……無統屬之機構聯繫”,“唯此類援助之接受與否及用途,需由各人在接受時商定,不對其他個體造成約束”,“不可因地域、政見之異,起牽制之心”,“所涉個人立場難一,不因……有相互攻擊、污蔑之舉”。

  對大陸公眾,能了解始於1996年的大陸保釣史,已經算深入鑽研了,但對始於1970年台灣地區留美學生中的保釣運動,凡40餘年的坎坷,即使有心鑽研,對其中必然牽扯的兩岸與美日四方關係、左右之異、統獨之爭,又有幾人能梳理清楚,並作出客觀、公允之判斷?

  我們當然不能因保釣運動中的各種分歧和遺憾而否定保釣的意義,事實上,公眾對國家主權維護的關切乃至參與,難能可貴。可是最大的問題依然不可回避,主權只能以政府名義具體行使,缺乏政府行為配合,民間維權殊難得到實際收益。

  一個往往為人忽略的現實卻赫然在目:日本政府和一些政治活動家對釣魚島的行動稱得上積極主動,因而其公眾只需以募捐“買島”等形式後援即可,而中國保釣力量畢竟來自大陸和港、澳、台四地,大陸官方雖然也加強了維權行動力度,但不僅處在沒有實際控制島嶼的不利地位,對保釣組織的社會活動尺度也躊躇再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