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東京猛打“領土牌”的背後

http://www.CRNTT.com   2012-08-30 10:09:08  


資料圖:野田佳彥訪華與中方領導人會談
  中評社北京8月30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卓南生的文章《東京猛打“領土牌”的背後 兼論日本輿情走向》,作者認為,日本野田佳彥政權近來猛打“領土牌”,除了與中日關係既與日本某些政治家為撈取政治資本以及美國回歸亞洲的戰略及其表態支持日本不無關係,還與東京對北京政局(特別是十八大之前)的判斷有密切的關係,即試探或刺探北京在領土問題上所能容忍的底線及其危機管理的能力與智慧,這也是東京近來頻頻出重手的原因所在。

  今年8月是日本戰敗(日本人稱之為“終戰”)67周年。按照往年的傳統,8月也是日本人談論戰爭與和平話題最多的月份。如果說,戰後最初的二三十年是主張和平與反思的聲音壓倒“一小撮”“大東亞共榮圈肯定論”的右翼勢力的話,從上世紀90年代“非自民黨聯合政權”誕生及名為村山政權、實為自民黨勢力卷土重來之後,日本國內公然為侵略翻案及主張修憲派兵的聲音已逐步成為日本論壇的主流。理由很簡單,原有由自民黨與社會黨針鋒相對、“國論二分”的“保(守)革(新)對峙”格局,已轉換為自民黨與另一個與自民黨毫無差異的保守黨(以今日來說,就是民主黨)共同主宰政壇的“總保守化”時代。也正因為如此,日本與亞洲周邊國家的歷史觀摩擦也在加劇。也許最能體現這些摩擦的,就是六年六拜靖國神社的小泉純一郎當政時期(2001-2006)。

  與小泉時代相比較,民主黨野田佳彥政權與周邊兩個大國中國和韓國這回衝突的重點,不在靖國神社等歷史觀摩擦,而是集中於領土糾紛的問題上。

  先談談中日兩國8月間在釣魚島(日本稱之為“尖閣諸島”)問題上的矛盾與衝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