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香港立法會選舉結果對澳門有何啟迪?

http://www.CRNTT.com   2012-09-11 08:50:57  


 
  二、配票策略也很重要。今次香港一些泛民名單之所以發生高票席少現象,是因為泛民內哄,互相拉薄選票,甚至有兩夫婦各組一份名單,由本來可以有一人參選而變成兩人皆落選。而澳門地區實行單一大選區,本來不存在配票的問題。但自實行“改良漢狄比例法”後,原本可以“算術方式”計票平均承受得票的排在第三位的候選人,在實行“幾何式”的計票方式之下,永無當選機會。實際上,一九八四年立法會選舉,“聯合”就一舉拿下四個議席;一九八八年,“聯合”和“友誼”也分別拿下三席;但自一九九二年實行“改良漢狄比例法”後,就沒有任何一個組別可以拿下第三席,故而只能以拆組形式參選,首先是原來“聯合”分拆為“同心”和“群力”,後來“民主新澳門”也分拆為兩組。這就十分講究配票能力和技巧。作為傳統社團的工聯及街坊會,以及分別參與其中的教育會、婦聯、中資機構等,都具有嚴密的組織能力,因而大致上可以進行配票。而組織形式鬆散的“反對派”團體,就難以進行配票,只能是依靠支持選民的自行選擇了。因此,今次香港泛民的前車之鑑,值得澳門“反對派”警覺。

  三、激烈手段是否有效?香港今次有幾位激烈行動派參選人,以高票當選。這折射了香港的部份選民,開始接受激烈抗爭的手法,或是對社會及特區政府施政強烈不滿,因而以投票給他們以發洩自己的情緒。這對澳門明年的選舉是否會有影響?恐怕也有人會由此受到鼓舞。實際上,近來已有人採取了較為激烈的抗爭手段,“踢館”現象頻生。有消息說其實這些“踢館”者就是有志參加明年立法會選舉,但因其在澳門的知名度並不高,因而以“踢館”行為來爭取見報率,以吸引理念相近的選民的注意。

  但澳門的民情與香港仍有較大的距離,香港行得通的激烈手法,在澳門就未必能收到同樣的效果。部分澳門選民儘管對政府有這麼那樣的意見,但基本上大多數人仍較為保守,未必贊同激烈的抗爭手法;參與遊行的居民未必都能將其手中的選票投給遊行的組織者。此前幾次選舉中,經常採用激烈抗爭手法的參選團體,得票並不理想,甚至是只有區區幾百張票,如果實行“保證金”制度,其所繳交的保證金必會被沒收。

  正因為如此,即使是香港的激烈民主派在競選過程中,也只是承諾將會繼續搞“拉布”,不會再擲蕉放氣球。也就可見,連他們也知道這種激烈的肢體語言,是“叫好不叫座”,儘管可以賺來喝彩聲,卻不一定會轉化為得票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