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釣魚島僵局為何難以打破

http://www.CRNTT.com   2012-09-17 10:03:16  


抗議不應“暴徒化”
 
  以“愛國”名義大規謀侵犯私權的行為是文明污點

  其實,類似對日系汽車和商家的打砸行為,即針對某一特定群體的暴力事件早有前車之鑒。1938年11月9日,納粹德國曾經發生了大規謀的打砸搶燒猶太人商店事件,而當時參與打砸的暴民的口號也正是“國家主義”和“民族主義”。在事件中共有36人被殺害,36人受重傷,267座猶太教堂被焚燒或夷為平地,在德國和奧地利7500家猶太人商店被搗毀。

  事後,據德意志保險公司的代表希爾加德統計,當夜僅被砸碎的玻璃就價值600萬馬克。而要彌補這項損失,比利時全國的玻璃工業要生產半年,由於被砸毀的玻璃晶瑩透明,所以柏林居民才用尖刻的俏皮話稱之為“水晶之夜”。

  在“水晶之夜”後納粹開始了對猶太人的大規謀迫害,德國也進入了該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個時期。 
 
借愛國之名釋放人性醜惡是卑鄙 
 
  生活不如意者常常借愛國主義之名,行發洩之實

  2011年2月一項發表在《心理科學》期刊上的一份報告說明了一些有關於愛國主義的現象。報告中蓋洛普民意測驗機構對全世界128個國家中的1000人進行了問卷調查。被調查者要求回答自己的收入、工作滿意度、對自己生活和國家的看法。調查的結果表明:低收入人群和貧困國家人群更容易被愛國主義吸引。

  現實經驗也如調查所說,對一些生活不如意的人來說,“愛國主義”理想很容易變成信念的避風港。而對這些人來說,以“愛國主義”作為豁口,一旦給了他們釋放的機會,不少人都會毫不猶豫的釋放內心的不如意,而釋放的方式不外乎醜陋的暴力。當然,除了單純打砸燒的暴力釋放,搶也是不少人的選擇,面對不勞而獲的財物時,暴徒會毫不猶豫的把“愛國主義”拋諸腦後。 
 
  盲目的打砸行為源於人性之醜

  當然,人性有些醜陋是共通的。“愛國者”的盲目發洩也不僅局限在中國,在美國也有那麼一些稀里糊塗的“愛國者”。在“911”之後,美國的反穆斯林情緒達到了一個歷史高點,不少其它少數族裔也被莫名其妙的誤傷。這種不理智的態度對普通人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在紐約的里奇蒙希爾,聚居了大批印度裔錫金教徒,這些人本與穆斯林毫無關係,但因宗教信仰需蓄須和戴頭巾。而僅僅因為胡須和頭巾,他們就成為了被襲擊的對象,錫金教徒在“9.11”後遭到仇恨犯罪的案例直線上升。 …[詳細]
 
日貨不可避免,苛求別人放縱自己是無恥 
 
  “愛國者”們提出的要求不切實際,因為在全球化的今天,根本沒有人可以做到完全抵制日貨——中國不可能有人沒有使用過日貨。

  僅以汽車為例,放下日系車,只說國產車和非日系進口車。由於中國是從日本進口零部件的第一大國,來自中國海關的統計,2010年中國汽車零部件從日本進口額達到109億美元。從零部件分類來看,傳動系統、制動系統、發動機零部件、轉向系統零部件進口占中國2010年對應類別零部件進口金額比重的53.6%、45.9%、43.4%、40.6%、34.7%,其中大部分都是汽車生產的核心部件。而在全球汽車產業鏈中,日本還扮演著基礎性零配件供應商的角色,以自動變速器為例,包括歐美車型、自主品牌車型等很多關鍵零部件其實都來自日本本土生產。在日本生產的零部件產品中,包括半導體、微芯片在內的高附加值零部件在世界範圍內具有絕對優勢。 

  除去汽車,日本的相機、顯示器等等優勢產業在中國也有龐大的擁躉,中國的高鐵技術也購買於日本的川崎重工。更讓中國人無法逃避的是,中國人的身份證印制來自日本富士施樂株式會社,也是日貨。 

  數據可以證明:一個中國人,在現有生活不癱瘓的前提下根本沒有徹底抵制日貨的可能。而那些苛求別人不要使用日貨,甚至不惜靠打砸讓別人無貨可用的“愛國者們”,自己卻放縱自己過著正常生活。這種說一套做一套的行為,就是無恥。 

  “憤怒以愚蠢開始,以悔恨告終。”這句來自畢達哥拉斯的名言分外適合那些消費“愛國主義”的暴徒們,因為這些以“愛國”為幌子的暴徒,不但愚蠢可恥,還會成為罪犯。(來源:2012-09-16 騰訊評論今日話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