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經濟還能快速增長20年?林毅夫贊歌太危險

http://www.CRNTT.com   2012-09-24 08:35:21  


知名經濟學家馬光遠
  中評社北京9月24日訊/林毅夫11日在2012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中國經濟仍將在未來20年保持每年8%的增長。同時,在全球經濟疲軟,中國的出口乏力的情況下,他認為,中國可以考慮再來一輪新的經濟刺激,通過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為下一輪高增長奠定基礎。對此,環球時報-環球網日前登載的知名經濟學家馬光遠的文章“中國經濟還能快速增長20年?林毅夫的贊歌太危險”表示,中國經濟如果不堅持轉變發展模式,僅僅依靠政府短期投資,除了可以獲得短期的“漂亮數據”之外,不僅無助於中國夯實中國經濟增長的基礎,反而會一再貽誤中國經濟轉型的時機。林毅夫對政府投資的贊歌是危險和有害的。

  林毅夫11日在2012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中國經濟仍將在未來20年保持每年8%的增長。同時,在全球經濟疲軟,中國的出口乏力的情況下,他認為,中國可以考慮再來一輪新的經濟刺激,通過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為下一輪高增長奠定基礎。

  對於中國經濟還能以8%的速度保持20年的增長的論斷,了解林毅夫學術思想的人都不會驚訝,因為這不是林毅夫的新觀點,而是林毅夫先生多年來一直很樂觀的觀點。多年以來,林毅夫先生一直強調,儘管在全球經濟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在連續三四十年的時間裡維持9%以上的增長,但他一直將中國的未來增長潛力與日本和韓國進行比較。林毅夫先生在其早期的著作中曾經指出:“日本從1960年開始,用28年的時間在1987年人均收入趕上美國。如果中國能夠在2030年人均收入達到美國的五分之一,就意味著中國從現在開始直到2030年每年的經濟增長都要維持在9%左右。”林毅夫先生認為,中國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比1960年時日本與美國的差距要大,因此中國有更多的機會可以借鑒外國技術,充分利用後發優勢。

  眾所周知,林毅夫先生對中國經濟長期快速增長的樂觀,建立在中國具有“後發優勢”的基礎上,當年他和楊小凱的那場論戰,讓很多人記住了“後發優勢”這個詞,當然,更準確一點講,林毅夫先生所講的後發優勢,主要指“技術創新”層面,而不是制度層面。基於此,林毅夫先生認為,要對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潛力做出判斷,最重要的是分析其技術變遷的可能性。持續的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升級和制度變遷,是現代社會經濟長期增長的驅動力。在他看來,一個國家資本積累的速度取決於該國技術變遷的速度,只要維持比較快速的技術變遷,才能在資本積累的同時打破資本回報不斷下降的規律。對於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問題,林毅夫先生一直認為,投資過熱是中國經濟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他曾經指出:“上世紀90年代中國曾經經歷過一段由政府主導的以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但因投資過熱導致了大量的產能過剩,引發了其後長達數年的通貨緊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