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讓學生“自願”訂校服是敲詐

http://www.CRNTT.com   2012-09-19 11:48:48  


 
  ■ “自願購買”名義下的“被自願”

  中學發六套校服:校長稱為讓學生消除差別感

  校服最早的發源地是日本,當時是為了解決學生間的條件差異,遏止攀比之風而實施統一著裝的。統一校服的好處很多,比如長期使用校服可以增強學生的紀律感,有助於改善學生的課堂行為;校服還能扮演平衡器的作用,它削弱了來自不同經濟條件家庭的學生的差異,降低了學生間的相互攀比……

  既然校服的好處多多,為什麼卻總有那麼多人反對?究其原因,皆因咱們家長和學生總是“被校服”。

  首先,選擇權沒有。買什麼款式的校服、買什麼價格的校服,學生和家長都是被動接受的。即使政策規定學生可以自行決定是否購買,但由於學校往往在一些活動中強制穿校服,學生也不得不購買。購買之後,平時也多不願意穿。其次,操作過程不透明。款式設計、面料採購、生產企業招投標、價格制定過程,這些往往是半透明或不透明,加上監管不嚴格,滋生腐敗,給家長增添不信任感。說到底,公眾與家長們反對的其實不是校服,而是反對學校的“獨斷專行”和強行收費或不合理收費。對此,有關部門應改進工作思路和方式,在校服“出籠”的過程中,讓學生和家長全程參與,增加透明度,不給某些權力以謀私的空間。如此,“校服問題”也就不成問題了。

  北京市民李先生的孩子即將升入北京171中學讀初中,他認為,雖說購買校服事項中標注有“自願”字樣,但李先生卻質疑這樣的自願根本沒有意義。據記者了解,類似的情況也在北京其他部分中學出現過。

  我們當然願意相信校方的真實意圖是為同學們的生活著想,但一次性為正在發育中的孩子購齊8套服裝難免讓人揣測這所謂自願背後的真實意圖是什麼?如果真的為孩子們著想,大可在發放方式上更加人性化一點,多聽聽家長和孩子們的意見,那麼校服不僅能讓孩子們穿得合身,更穿得合心。

  沈陽的一位面臨同樣問題的家長表示,發這麼多套校服,雖然好像是各有各用,但是學校從未徵求過學生家長的意見,發下來後就收費,很有強買強賣的味道。“再說了,別的同學都買了,還能不給自己家的小孩買啊!不給買,小孩在同學中哪還有顔面?”

  從家長的心態可以想見,雖然學校打著“自願”的幌子,看似給了家長和學生選擇的自由,但是在現有的環境中,其實這樣的自願根本毫無意義,這完全是學校憑借自身所處的強勢地位,對處在弱勢地位的家長和學生的一種隱性的敲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