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祝華新:打撈沉沒的聲音

http://www.CRNTT.com   2012-09-19 12:02:41  


 
  祝華新:我一直強調,今天黨的新聞宣傳戰場需要歷史性地轉移,光在官方媒體寫多少輿論導向正確的文章,有可能效果等於零。執政者和黨的文宣部門應該問問自己,今天有沒有這樣的底氣,走到新浪微博,走到天涯社區,走到人人網,和網友展開對話。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真正做到“入耳入腦”——這是80年代中央書記處對黨報的要求。

  人物周刊:這是在輿論上搶陣地嗎?

  祝華新:搶陣地——這個詞政治性太強了一點。我們強調,現在已經進入大眾麥克風時代,黨和政府手裡應該也奪回一些麥克風吧。陣地容易理解為敵對的,我們認為輿情還是人民內部矛盾,輿情不等同於敵情,輿情還是需要政府認真化解,輿情的表達主體是公眾。

黨內許多高級幹部都在使用微博

 人物周刊:你的樂觀基於什麼?

  祝華新:互聯網推動了政府傾聽民意和保障了民眾的利益表達,這讓我想起了孫中山先生一百多年前寫的《民權初步》。中國人的訓政有兩個方面:一個是老百姓幫助黨政機關領導幹部學會政治的運作,政治必須引入民意因素,以民意作為重要參照系來制定和修正決策。還有一個是,老百姓在獲得空前巨大的言論場上,學會政治表達,妥協、包容,形成政治共識,來推動社會漸進改良。在這方面政府和老百姓都要學習和提高。

  網絡輿論某種程度上還原了社會真實的意見構成,讓老百姓的民生權益問題呈現在政府面前,讓政府決策有利於朝著解決現實生活矛盾的方向推進,我覺得互聯網為中國下一步的實質性的變革做了最重要的準備。

  人物周刊:大家擔心微博有一天會被取消。

  祝華新:不可能,從今天看,微博已經成為社會運轉的基本元素,像空氣和陽光一樣,很難想象哪一天突然宣布把大家都關到黑屋子裡去。某種程度上,今天取消微博就像實行軍事管制一樣,執政者不會選擇這樣的下下策。

  人物周刊:那些叫“親”的政務微博你如何評價?

  祝華新:政務微博核心還是在於權威性,認真解讀民意,倒不一定要賣萌。大家也沒指望你在微博解讀多少事情,更多的是民眾內心的“集體焦慮”需要人去傾聽,傾聽是第一位的。我不主張把微博變為網上的信訪。當然,我們希望通過微博喚醒官員的良知和公務員的擔當感,通過微博暴露一些問題,借此修復線下的管理制度。

  人物周刊:有人會說,這些親民的態度是一種麻醉的手段,該怎麼樣還怎麼樣。

  祝華新:也不能這麼說。今天我們不是上網作秀的人多了,而是太少了。我們呼籲更多人到網上來。去年江西撫州爆炸案,農民錢明奇為了住房兩次被強拆,10年上訪,開通了3家微博,向名人傾訴自己的遭遇。爆炸案後,閭丘露薇點開自己的微博,發現就在兩三天前還轉發了這個微博,嚇得後脊發涼,感慨這個卑微的小人物一輩子不曾被人聽見,直到那一聲巨響。我們希望更多無助聲音被聽見。政府要表現出願意傾聽的姿態,哪怕有一定的鏡頭感,也是積極的現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