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標費”血案後的標場生態

http://www.CRNTT.com   2012-09-21 10:52:32  


網路上公布的“中鐵六局組織暴打討薪民工”圖片
  中評社北京9月21日訊/“所謂的‘嚴懲’從來就不會殺雞儆猴,在豐厚的利潤面前,唯一能拯救公共與正義的只有制度。”中國青年報日前登載評論員鄧海建的文章“‘中標費’血案後的‘標場’生態”如是說,全文內容如下:

  在合肥至福州鐵路(安徽段)打工的民工發帖稱“中鐵六局組織暴打討薪民工”。記者調查發現,此事與福建信通公司有關,該公司為獲工程行賄上億元,幫助中鐵六局中標高鐵段,後來雙方對如何分攤這筆費用出現分歧,導致群毆事件發生。目前,中鐵六局6名人員被刑拘。(《瀟湘晨報》9月19日)

  要不是一場血腥的鬥毆,誰也想不到堂堂國企竟然要靠民企“提點”才能“合法”中標。個中邏輯並不複雜:國企有資質卻沒有辦法中標,想支付“好處費”也沒有列支渠道,而民企有“關係”又有“紅包”,兩家一拍即合,形成利益共同體。據說為了幫助中鐵六局獲得全長約37公里的高鐵工程,福建信通公司向有關部門支付了上億元所謂的“中介費”。隨著有關部門對高鐵工程的清理整頓,雙方對如何分攤這筆費用分歧漸大,談不攏後只能肉搏。

  有人說,這是一起血案引出的億元“買標費”。循著這種支出分歧往上看,更多疑問隨之而來:

  一者,上億“中介費”實際就是“買工程”的費用,在冠冕堂皇的招投標制度之外,這些巨款究竟流向了哪些環節、流進了哪些人的腰包?

  二者,根據相關方面陳述,中鐵六局涉嫌在8月底組織幾百名暴徒,拿著棍棒、鐵管對工地民工進行毆打,而涇縣公安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中鐵六局有百餘人參與了這一事件——此種叢林法則,竟然在國企主導的薪資配置領域上演,這究竟是潛規則還是明規則?

  三者,作為國家重點工程的高鐵“中標”尚且如此詭異不堪,其他建設工程一定比之更為“乾淨”呢?如果公共工程招投標只是玩形式、走過場,財政究竟是為“便捷”還是“風險”埋了單?

  招標程序中的齷齪因為“中介”成本分攤不均而“兄弟鬩於牆”——真相來得如此意外又荒唐,類似於“妻子反腐”、“煙表反腐”,以小概率、不靠譜的事件,偶然牽連出了不為人知的內幕。只是,如果沒有這場轟轟烈烈的鬥毆,僅靠2011年鐵道部就曾下發的《關於新建靖宇至鬆江河鐵路有關問題的處理決定》、《關於上報工程轉包和違法分包清理情況的通知》等文件,能將不堪的內幕送上制度反腐的審判席嗎?

  這讓人聯想起諸多大型工程中的波詭雲譎。今年初,隨著官方的一紙通報,懸念迭出的武漢地鐵“招標門”得以水落石出:地鐵2號線的廣告招標過程確實存在暗箱。拔出蘿蔔帶出泥,武漢地鐵內部諸多大小角色被證明與此醜聞有染,隨之分別受到了警告、記過和免職等處理。此樁公案終於有了定論。有資質的價廉物美的方案在合法競標中慘敗,這不是玩笑,這是現實。回頭看看,如果不是遇到一個敢於較真又懂得積極維權的競標主體,類似事件還會隨著真相一起浮出水面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