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當政治話題遇到微博平台

http://www.CRNTT.com   2012-09-25 11:18:25  


 
  由於傳統政治遺產中的“重人治、輕法治”的統治模式,以及政治權術、權謀思想的影響,官員、皇帝在治國理政時都有“藏之於胸”的決策和規劃,這在客觀上造成了一種政治神秘效應——官員、皇帝越是想刻意隱藏什麼,旁觀者越是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如今,假設你在北京坐出租車,出租車司機可能都會告訴你一個他對國家領導人活動背後意圖的猜測和解釋,而且說得有鼻子有眼。而在微博上,這一神秘效應則被放大到了極致,2012年上半年發生的王立軍事件和陳光誠事件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如“王立軍是美國的間諜”,“王立軍在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的談話全文”、“陳光誠是美國的臥底”等等不靠譜的言論都閃現在微博上。近日,則是對某個國家領導人不公開活動原因的種種猜測浮出水面。因為政治治理程序不透明,所以,中國人讓政治謠言滿天飛,這也符合美國心理學家G•奧爾波特和L•波斯特曼提出的謠言心理學公式的解釋,即謠言=重要性×模糊性。在中國,政治很重要——如果從每年新增的財富而言,政府拿走的可能是70%甚至80%(《證券市場周刊》副社長王安測算),且政治很神秘,而神秘性則是模糊性的極端狀態,所以,中國的政治謠言在微博上汹湧澎湃也就不足為奇了。

  由於中國人長期受國家本位、集體本位教育模式的熏陶,所以,在性格上少了一些主見和獨立性,在各種事件上喜歡跟從別人的暗示,不加分析和判斷地接受和行動。在微博上聚集了中國大多數的媒體、明星、名流、商家、意見領袖,以及2億多草根用戶,在特定情況下,他們中的某一群體對熱點事件發起討論和傳播,都會引起數量龐大的人群的一致呼應和遵從。例如,在甚囂塵上的釣魚島事件上,新浪微博上已形成了6000多萬條相關的討論和轉發,不可否認,其中有大量盲目從眾的民族主義者;在前段時間的電商價格大戰事件上,新浪微博上冒出了近200萬條的相關信息,這種短時期的集體協同傳播,不僅讓網友找到了臨時性的話題參與歸屬感和組織歸屬感,也讓他們在消費這種話題時找到了共同的樂趣。

  在滿足政治好奇心的動力驅動下,網友借助微博平台極為真實地模擬著中國政治參與活動的各種場景,且帶著個人情感、親身體驗著政治參與的意義與樂趣,在潛意識中孕育著自身的獨立人格、公民意識和民主素養,這強烈地衝擊著傳統的權威主義政治參與模式,並逐漸地使一種富有平等參與、迅速回應、互動協商特色的政治參與模式滲入現實生活的各個角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