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應該重視謝長廷兩岸政策論述

http://www.CRNTT.com   2012-10-08 08:30:03  


 
  (二)在頑固堅持“台獨”仍是民進黨官方立場、反思反省未成民進黨主流文化的不利形勢下,謝先生正視現實、敢為人先,展現了可貴的品質與視野,而這正是民進黨大陸政策“改邪歸正”最需要的思想條件。

  儘管島內外呼籲民進黨調整大陸政策的聲音不絕於耳,但作為一個組織,民進黨仍不為所動;除黨主席一味重複《台灣前途決議文》的論調外,還不斷有代表性人士堅持認為,“民進黨存在價值就在維護台灣這個‘國家’”,“民進黨若放棄台灣主體性主張,就沒有了”(6);“民進黨兩岸政策沒有修改的急迫性”(7);“主張修改台獨黨綱,這形同放棄了自己有利的武器”(8);“民進黨內敗選檢討卻出現修改或拋棄台獨黨綱的呼聲,這是很奇怪的事”(9)。

  諸如此類,其思想心理根源在於:自私,將自己權力欲的滿足置於兩岸百姓尤其台灣百姓長遠、實在的福祉之上;僥倖,總以為“台獨”有機可乘,無視或低估客觀形勢變化及全中國人民堅決反對“台獨”的共同意志和堅定決心;自戀,飲鴆止渴地秉持封閉的“台獨”價值觀,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地陶醉在自己製造的所謂“捍衛台灣主權”的“光榮歷史”之中;頑固,明明是“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卻一再叫囂要“維持台灣‘主權’”。這些思想問題得不到解決,民進黨必然在“台獨”這條邪路、死路上越走越遠、越陷越深。

  而解決這些問題,一靠外來壓力,“除非其在全台性重大選舉中再失敗幾次,否則,寄望該黨進行全面徹底的檢討反省不大可能”(10)。二靠內部反省,相當數量的有識之士,以超乎尋常的目光、智慧、勇氣和思路引導和推動。謝先生的近期言行表明,與黨內其他要角相比,他具有較好的反思意識和反思勇氣,提出的一些觀點與民進黨主流文化有所區別但可圈可點。一是出發點正確:“生命有限,每一天都是生命的流失,要做一些對人民有幫助的事情”(11)。二是頭腦比較清醒:“民進黨應該與大陸交流,否則將永遠當在野黨”(12),三是視野比較開闊:“民進黨與中國共產黨並無冤仇”,“民進黨不必否認歷史的中國、文化的中國,甚至血統的中國,不用去挑動感情”(13)。四是思路比較務實:對於到大陸訪問,不同於某些綠營人士動輒放話強調所謂“前提”“主權”“身份”,謝先生“希望先以文化人道場合前往”(14)。

  這麼評價,無意將謝長廷的作用和形象無限拔高,因為他也有局限性,單憑一己之力,短期內無法消除民進黨整個組織的思想病根。但現實表明,這種來自陣營內部的反思聲音,存在本身即是對民進黨現行大陸政策和思維特質的有力衝擊,與來自陣營外部的呼聲相比,往往更能幫助人們認識民進黨的劣根性、破壞性,值得稱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