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蔡英文或成謝長廷登陸最大潛在得益者

http://www.CRNTT.com   2012-10-10 08:44:09  


謝長廷將在蔡英文“不便”到大陸之時,作為其代表在兩岸間進行“傳話”?(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0月10日訊/澳門新華澳報評論員富權今天撰文“蔡英文或成謝長廷登陸最大潛在得益者”分析說,謝長廷登陸之後在民進黨中處於一個極為有利的戰略位置,那就是目前都在爭取代表民進黨出戰“二零一六”的蘇貞昌、蔡英文,都必須認真審視他此次“登陸”之行對民進黨在“二零一六”之戰中將會起到何種作用;最有可能的是謝長廷最終“倒向”蔡英文,成為蔡英文的“分身”,在蔡英文“不便”到大陸之時,作為其代表在兩岸間進行“傳話”。詳論如下: 

  有台灣時政評論認為謝長廷此次的“登陸展開之旅”,有若二零零五年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的“破冰之旅”,因而稱他為“民進黨的連戰”,甚至還有記者當面問他有否“謝爺爺回來了”的感覺。表面上看,由於民進黨堅持“台獨黨綱”,否定“一個中國”原則,不承認“九二共識”,因而謝長廷的“登陸”與連戰當年的“和平之旅”不能相提併論。實際上,謝長廷此行並未能像連戰那樣見到中共常委級的最高層,更未能與中共達成類似《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的共識,連口頭共識也沒有,因而不能與連戰相比。但在某些方面,卻也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其一、連戰和謝長廷都是各自突破了所在政黨的障礙而“登陸”的。在連戰而言,是在一九四九年國民黨退守台灣之後的半個世紀以來的首次國共兩黨接觸交流;而在謝長廷而言,則是一九九六年民進黨成立的二十六年來,民、共兩黨的首次正面接觸。

  其二、連戰、謝長廷都是在一種特殊的政治時空背景下“登陸”的。在連戰而言,當年三月十四日全國人大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擊中了“台獨”分裂勢力的要害,民進黨氣急敗壞,發動百萬人大遊行“抗議”。作為連戰“登陸”先行官的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就在此喧囂聲尚未消散之際“登陸”為連戰“探路”,而連戰也是在民進黨仍然謾罵《反分裂國家法》之時“登陸”,因而頗有“交心”之意。而謝長廷登陸的時空背景,與連戰相比則是呈現另類狀態,一是正值大陸國慶的“黃金周”期間,謝長廷此時前往北京,難免會被一些人看成是“賀節”;二是在籌劃行程的過程中,決定中共“十八大”召開日期的政治局會議尚未召開,此時全世界都分析認為,“十八大”將會於十月上旬至中旬之間舉行,而謝長廷與“國台辦”“喬”出的“登陸”時間,正好就是當時外傳的中央“十八大”或中共十七屆七中全會的召開期間,同樣更是有著“賀喜”之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