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張維迎:老百姓為何不仇視李彥宏、馬化騰

http://www.CRNTT.com   2012-10-24 11:22:48  


經濟學家張維迎(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0月24日訊/30多年來,中國改革取得了卓著成就,也面臨著諸多政治、社會問題。一方面,公衆對深入改革的呼聲日益高漲,但對如何推進改革存在爭議;另一方面,一些改革舉措因遇到既得利益者的阻礙而難以推進,甚至有一些舉措,以改革之名,行損害民衆利益之實。

  今年是鄧小平南方談話20周年。當年那句“誰不改革誰下台”提出了以改革的歷史自覺。中國今日成就主要是那一輪改革所結餘的紅利。

  當下,改革面臨的局面比20年前更為複雜,如何才能夠繼續深入改革,謀取民衆利益的最大化?《中國企業家》特約學者張維迎就相關問題進行深入剖析,以饗讀者。

  問:中國各級政府在改革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出台了很多惠民政策。但我們也注意到,圍繞改革的爭論還是比較多,老百姓對一些部門和領域的改革,還有意見。你覺得這是什麼原因,是改革的步子太快還是老百姓的要求太高?

  張維迎:也許十多年前是對改革不滿,但現在我理解更多的是對不改革不滿,正是因為改革在一些領域逐步停滯甚至出現倒退,使老百姓產生了不滿情緒。

  主要問題出在,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式上存在問題,在滿足老百姓需求的方式上有問題。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都有一句諺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是用再分配的方式,還是創造財富的方式?如果是在分配當中,又有腐敗,那大家意見就會更多。

  俗話說,“穿衣吃飯論家道,擦臉抹粉看人樣”。就是說,你應該吃什麼、穿什麼取決於你的家庭收入狀態;應該打扮成什麼樣看你長的是什麼樣。也就是要有實事求是的態度,如果你過高地給大家做一些許諾,而實際上根本達不到的話,這也會引起好多人不滿。為什麼大家不滿意?我想,這些因素都在起作用。所以,解決這些問題的思路,非常重要。

  問:2004年是一個轉折點。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分量有了顯著的提高,人們的心態也發生了變化,同時,圍繞改革的爭論也多了起來。你在剛出版的新書《什麼改變中國》中用了很大篇幅描述改革的進退得失。前面我們提到人們對一些部門和領域改革倒退有意見,請你分析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現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