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將幸福列為施政目標 暗含政府萬能思維

http://www.CRNTT.com   2012-11-05 11:01:30  


  中評社北京11月5日訊/“政府放棄唯GDP論,致力於‘人民幸福’的施政目標,看起來是好事,但也是一個巨大的悖論:我們願意讓政府在人民幸福上施展拳腳,但曾經過度擠壓我們幸福感的,不正是不少現在以人民幸福為己任的政府部門嗎?若幸福僅僅是官員的一個口號則已,如果官員們過於認真與執著,會不會意味著政府權力的新一輪擴張?”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日前登載楊於澤的文章“將幸福列為施政目標,暗含著政府萬能思維”,詳論如下:

  最近,有媒體以“你幸福嗎”為主題的一系列報道使“幸福”成了熱詞,引發大家對幸福的思考。又有媒體報道,全國至少18個省市明確將“幸福”列為施政目標,有100多個城市提出建設“幸福城市”。媒體評論認為,政府的幸福測度是對唯GDP論的一種糾偏;而專家更以為,“幸福口號已經成為趨勢,‘幸福’已形成共識”。

  在一個盛行唯GDP論的時代背景下,政府改以人民幸福為念,令人心向往之。近一二十年來,GDP一直主導著官員們的發展思維,政府致力高投入,結果就是高房價、高物價、高稅負,民眾生活壓力過大,普遍呈現焦慮、浮燥的心理症狀。而所謂幸福,簡言之就是生活無憂加快樂。

  在中國傳統社會,人們除了福、祿、壽的觀念,也有對“樂”的感悟。而所謂“幸福”,融合了福、祿、樂,是一種西方舶來的價值觀念,它落腳於個人的主觀感受。按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的論證,大多數人是通過財富來追求幸福的。人有了財產,就向幸福邁進了一大步。但傑斐遜晚年說,“德行是幸福的基礎”。富蘭克林則斷言,“德行與幸福乃是母女關係”。如此說來,個人要追求幸福,與政府關係不大。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