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謹防跌入“新興大國陷阱”

http://www.CRNTT.com   2012-11-19 08:34:13  


  中評社北京11月19日訊/從歷史經驗來看,當一個新興大國被占據主導地位的大國及其控制下的機制化霸權體系格外關注時,未必是好事。

  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章玉貴文章稱,自從中國在2010年超越日本晉身世界第二經濟體之後,有關中國經濟何時超過美國便成了一些國際經濟組織和投行分析師們熱衷的焦點話題之一。最新的預測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給出的,稱中國最早會在2016年將取代美國成為第一大經濟體。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中外經濟競爭情勢的不斷變化,類似的預測還會不斷湧現。

  作為世界經濟舞台上日漸自信的新銳,中國的分量與影響確實在以不可阻擋之勢上升。只是殷鑒不遠,透過對中國真實經濟實力與國際競爭力的分析,我們發現:中國經濟在數量上的持續增長並不能掩蓋其與一流世界經濟強國在核心指標上的巨大的差距。

  文章表示,無疑,中國主要是在經濟規模上邁上了經濟大國的門檻,去年高達7萬億美元的GDP產出與德、英、法三大工業強國的總和相差無幾。但當今世界主要經濟體之間的競爭越來越集中到對稀缺金融符號、重要產業控制力以及全球資源配置權的爭奪上。而在上述三大領域,中國還亟需大範圍“補課”。日本“失落十年”的前車之鑒以及今日歐洲經典資本主義遭遇的發展範式危機,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是貨幣力量工具發育不全將致命軟肋放大的結果。在美元和呼風喚雨的高盛等華爾街金融資本面前,無論是日本還是歐洲,多年來一直被壓得喘不過氣來。中國不是天外來客,尚未真正走出國門的人民幣要成為全球大宗商品中最具符號意義的交易幣種,顯然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誰控制了貨幣,誰就控制了整個世界”。美國這些年來一直有債務違約的衝動和底氣。只是由於美國頭頂全球金融領袖和金融穩定器的帽子,才不至於太明目張膽。同樣,深知權力不用過期作廢的美國,早已吃盡了美元紅利,並一次次將國內一堆爛賬分攤到全世界,一定會設法延長這種紅利的。假如美國真有一天對機構投資者短期違約,對他國央行或主權投資者不違約,但對本金提出展期申請,只歸還到期債券的利息。則握有全球第一外匯儲備的中國會不會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 第1頁 第2頁 】